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研究进展:来源、输运与埋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学法 1 ; 胡利民 1 ; 乔淑卿 1 ; 白亚之 1 ;

作者机构: 1.国家海洋局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来源;输运;埋藏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进展

ISSN: 1671-6647

年卷期: 2016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313-3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河影响下的河口陆架区陆海相互作用活跃,是有机碳的主要沉积区,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部陆架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直接流入该区。从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保存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源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本区沉积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分子标志物和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的综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估近海沉积有机碳的源汇特征;陆架泥质区是长江和黄河陆源沉积有机碳的重要储库;河流输入、沉积再悬浮和远距离物质输运等沉积动力过程显著影响着本区不同来源、不同类型陆源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归宿;大河物质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架沉积作用共同支撑着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能力。本区的研究今后需要从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从整体上研究沉积作用过程与有机碳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和响应关系;结合我国东部陆架海特有的沉积物源汇体系特征,揭示从流域到近海物质输运体系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年龄分布和归宿,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埋藏保存及其对大气CO2和全球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 相关文献

[1]有机碳—氧化铁结合对海洋环境中沉积有机碳保存的影响. 赵彬,姚鹏,于志刚. 2016

[2]中国东部陆架海底质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王双,刘健,李建超,仇建东. 2016

[3]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正构烷烃及其来源解析. 张倩,宋金明,彭全材,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曲宝晓,王启栋. 2017

[4]贝类生物毒素研究进展. 阮雯,纪炜炜,岳冬冬,方海,刘勤,王鲁军,王芸,张晓峰,陆亚男. 2017

[5]甲壳类水产品氨基脲残留来源研究进展. 程波,舒秀君,宋蓓,任源远,韩刚,穆迎春,马兵,宋怿. 2018

[6]大亚湾大鹏澳表层沉积物中PAHs特征及生态风险. 王鹏,林钦,柯常亮,李娟. 2010

[7]2015年春季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和来源. 张珊珊,线薇微,梁翠,沈志良. 2017

[8]广东典型湿地环境沉积物及鱼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李海燕,赖子尼,曾艳艺,杨婉玲,高原. 2019

[9]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吴燕燕,朱小静. 2016

[10]我国海产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及其来源. 林燕棠,贾晓平,杨美兰,全桂英. 2001

[11]天然虾青素来源及分离的研究进展. 张晓燕,刘楠,周德庆. 2012

[12]南大西洋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风险评估. 杨佩华,朱志伟,徐亚岩,韩彬,杨东方,郑立,王小如. 2015

[13]桑沟湾沉积物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来源解析. 聂梦晨,黄翠玲,隋琪,邹立,朱琳,孙雪梅,赵信国,夏斌,陈碧鹃,曲克明. 2022

[14]夏季桑沟湾养殖水域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夏斌,陈碧鹃,崔毅,崔正国,张旭志,刘淮德,丁东生,蒋增杰. 2013

[15]2008年秋季胶州湾两航次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初步探讨. 丁东生,石晓勇,曲克明,李克强,崔正国. 2013

[16]甲壳类水产品中氨基脲的来源及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陈胜军,高芳芳,王迪,冯阳,邓建朝,潘创,赵永强,李春生. 2023

[17]长江流域黄鳝中全氟化合物的残留特征及其来源探讨. 周殿芳,吕磊,周剑光,甘金华,彭婕,何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