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兴电灌区主要带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思存 1 ; 马忠明 1 ; 王建成 1 ; 杨文玉 1 ; 何贵文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带田;养分投入;养分输出;养分平衡;兴电灌区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08 年 22 卷 05 期

页码: 86-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种植模式为对象,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在典型地块划定小区按籽粒、秸秆和根茬三部分测重并取样分析化验的方法,研究了各模式的养分输入与输出状况及其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除小麦/黄豆带田出现氮亏空外,其它5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循环都是良好的,但其平衡条件是有足够的农家肥投入和有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农家肥提供了总氮量4.62%~8.93%、总磷量17.34%~22.31%、总钾量72.61%~82.07%的养分;豆科作物提供了总氮量14.08%~42.45%的养分;化肥氮和磷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52.27%~76.06%和61.40%~70.91%;由降水和灌水携入的N,P,K分别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8.35%~12.04%,3.72%~7.74%和9.20%~17.48%。从施肥结构来看,6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输入比例极不合理,在生产上应提倡"控氮、增磷"策略,同时注重化学钾肥的施用,并推行秸秆还田和高茬收割技术,以提高养分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 相关文献

[1]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优化施肥方案研究.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 2002

[2]兴电灌区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 杨思存,王建成,霍琳,芦满济. 2005

[3]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2012

[4]施氮对带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胡新元,马忠明,崔云玲,杨君林. 2010

[5]河西-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6]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7]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玉米的光合特性研究. 何海军,王荣花. 2003

[8]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效种植方式研究. 胡新元,郭天文,邱进怀,杨生茂,郭永杰,何贵文. 2001

[9]河西绿洲灌区带田微垄沟灌节水技术研究. 曹诗瑜. 2002

[10]甘肃兴电灌区油葵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研究.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2014

[11]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霍琳,王成宝,姜万礼,杨思存. 2012

[12]兴电灌区带田油葵适宜种植密度试验. 王建成,杨思存,车宗贤. 2014

[13]兴电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王建成. 2005

[14]甘肃兴电灌区豌豆套种大豆高效模式研究. 郭继红,霍琳,王成宝,杨思存. 2014

[15]兴电灌区主要问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霍琳,王成宝,姜万礼,杨思存. 2012

[16]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霍琳,王建成,杨思存. 2002

[17]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施磷效应与磷肥投入阈值研究. 连彩云,马忠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