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文岳 1 ; 张素琴 1 ; 常毅 1 ; 朱小瑛 1 ; 虞九康 1 ; 魏云高 1 ; 任明窗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4 年 1 卷 04 期
页码:
摘要: 榨菜是海宁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榨菜病毒病是榨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危害严重,使榨菜产量蒙受重大损失,此病在榨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但以生长前期发病造成损失较重。 海宁地区榨菜病毒病毒原种类究竟有那些,以何种病毒为主,尚不清楚。为了有助于综合防治,研究鉴定本地区榨菜病毒病的毒原种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系1981—1983年采集榨菜及相关寄主病株样本鉴定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 鉴定毒原材料采自海宁县榨菜产区的典型病株。1981年冬至1983春共采集病样单株420个,其中榨菜355个、青菜30个、雪里蕻35个。 病毒鉴定方法 采用指示植物分离鉴定,物理抗性测定,蚜虫传毒以及电镜检查的方法,试验均在防虫温室内进行,所用器具均经140℃,8小时高温消毒。土壤经1.5公斤/厘米2,3小时蒸气消毒,汁液接种采用常规摩擦接种方法;蚜虫接种是以无毒,无翅桃蚜,经饥饿吸毒后,移接到无毒苗上,每株5头,24小时后,喷杀灭菊酯除去。 采用的鉴定寄主 1、榨菜(Brassicajuncea coss var. tsatsai Mao) 2、青菜(BrassicaChinensis L.) 3、,o叶烟(Nicotiana glutlnosa L.) 4、黄苗榆烟(Nicotiana tabacum L) 5、大黄金烟(Nicotiana tabacu。L) 田间采回的病株样本,先在上述寄主进行汁液接种归类。根据上述的鉴别寄主上反应症状,将获得的分离物进行分类。而后每类型再选1—2个代表性分离物进行常规物理抗性测定。 经纯化区的病毒分离物,请中科院生化所电镜观察。 试验结果 (一)鉴别寄主归类结果 将从病株上榨取的汁液作常规汁液摩擦接种,观察30—40天。依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特征,可归纳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 榨菜、育菜上表现初为沿叶脉褪绿,后为明显的斑驳和花叶,严重时叶脉出现褐色坏死,引起整株矮缩,畸形,心叶烟、黄苗榆、大黄金经口接无病症证实不感染。 第二类型 榨菜~青菜上表现为沿叶脉轻度祖绿或无明显症状,但经回接心叶烟上证实带毒。心叶烟接种叶肥大侵厚,新生叶症状花叶,叶脉呈锈色。黄苗榆、大黄金接种叶无症状,新生叶斑驳花叶路绿部分变薄,浓绿部分隆起成瘤状花叶。后期常形成畸形。 第三类型 榨菜、青菜上表现为沿叶脉褪绿或无明显症状。但心叶烟上接种,叶初期出现无色水浸状小点,后发展为直径1—2毫米左右边缘明显褐色枯斑。黄苗榆上接种叶无症状,新生叶出现明显斑驳和花晚木黄金上颇P叶无症状,新生叶无症状。 ,(=)病害症状 田间榨菜病株初为明脉症,后发展为花叶,严重时叶片上皱缩,并伴有叶脉坏死,造成植株坏死畸形,俗称“癌病”,严重影响榨菜生产及产量。将分离得到的第一类型分离物接种到无病榨菜苗上,也能重复出现上述症状,但第二、第三类型分离物口接到无病榨菜苗上,呈现轻度滑叶脉褪绿级不明显症状,但可以检测病毒。。 ·(舅)传播途径 1.汁液摩擦接种传毒 以第一、二、三类型病毒初提液进行常规摩擦接种,极易接种传病,一般在室温27℃左右,发病率可达90%以上,接种后8—14天即可出现明显症状。 2.蚜虫和土壤传毒── 经重复8—4次测定,结果表明:桃蚜 (Myz。s perspea由菜缢管蚜(R力opabsi-phun pseudobrasslca),根蚜(AP5isgo-SSypii)均能传染1、11类型病毒分离物,而不能传染皿类型病毒分离物,但皿类型分离物可由土壤传毒,其中蚜虫的传毒效率较高,均在85%以上。 3.种子不传毒_一 将充分成熟的干榨菜种子,浸泡软化后研碎,取汁液接种于无毒苗上,观察30—40天,不呈现任何症状,口接证实不带毒,说明种子不能传毒。“‘“ (四)寄主范围.-“ 经对十字花科、茄科、黎科、豆科、葫芦科五个科19种寄主进行汁液摩擦接种测定,结果见表一。 (五)抗性测定 以上三类型各选代表性分离物进行反复国接,症状稳定,作为类型代表,长期保存,并作抗性测定。 第I$型分离物。用青菜保毒供试材料 第fi类型分离物用心叶烟保毒供试材 料 第皿类型分离物用黄苗榆保毒供武材 料 据3—4次重复的结果表明: 第一类型分离物。致死温度为60—65 t,稀释终点是1。u00一2mo倍,体外保存期是5—6天。 第二类型分离物,致死温度60—65℃。稀释终点是1:200o倍,体外保存期是4一6天。 第三类型分离物,致死温度95℃以上,稀释终点1:10,体外保存期30天以上。 (六)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粒体形态 第 I类型为线状粒体 750 X 18—20毫 微米 等11类型为球状粒体直径25—30毫微 米 第皿类型为杆状粒体 300—350 X 20毫 微米 结论和讨论 据鉴别寄主归类,分离物回接症状,抗性测定,寄主范围,传播媒介,电镜观察结果和综合判断,可以认为第I类型为芜青花叶病毒(TU*V),第K类型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C*V),第皿类型分离物为烟草花叶病毒(TMV)。 据1981年底到1983年9月田间采样分离结果,芜青花叶病毒(TUM*)感染病株率平均可达69.7%,黄瓜花叶病毒(CMV)为22.7%,烟草花叶病毒(TMy)仅有7.6%,回接到榨菜上诱发的病症指数以芜青花叶病毒为高,而黄瓜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株诱发病情指数则较低,据上述结果,可认为芜善花叶病毒(Tt1MV)为榨菜病毒的主导病原,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应以防芜警花叶病毒(TU*D为重点。 在分离过程中,巍发现上述病毒常是以两种或三种病毒复合侵染,有人怀疑会导致症状加重,但经人工混合病毒汁液接种,则病害无加剧现象。均表现典型芜青花叶病毒(TUMV)的危害症状。。、有必要拓出.)虽然属姻草花叶病毒(t M V)的第瓜类型分离物,对格莱危害较轻。但还出现危害重的另一类型,把它称作第IV类型,其在大黄金烟上形成系统蚀纹状坏死。在黄苗榆烟上,仅表现接种叶局部枯斑,对榨菜的危害病症较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新的病患株系存这与上海青菜病毒的鉴定研究中的分离物 T’MV343 [13和沈学仁等研究的番茄条斑病毒[21极为相似。其分类归属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由于所采样的病株还不够广泛,尤其是大田内外的杂草还没有进行分离分因此,病毒病的初侵染源及用间循环。缺乏全面的了解,还得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海宁地区茎用芥菜病毒病病毒种类鉴定@姚文岳$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张素琴$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常毅$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朱小瑛$浙江海宁县榨菜组 @虞九康$浙江海宁县榨菜组 @魏云高$浙江海宁县榨菜组 @任明窗$浙江海宁县榨菜组 1.上海农科院园艺所,1979,上海菜区青菜病毒病病毒分类鉴定。上海农业科技第10期P.22—25。 2.沈学仁等,1982,番茄条斑坏死病毒的研究。生物化学与物理学报第14卷第3期。 3.裘维蕃、王祁揩,1957,中国白菜的一种病毒病害-“孤丁”。植物病理学报。 4.范怀忠、柯冲,1957,广州及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原鉴定。植物病理学报。 5.魏景担等,1958,华东地区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初步研究。植物病理学报。 6.魏景超,1959,油菜花叶病。科学出版社。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萝卜细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作者:朱玉英;龚静;吴晓光;金海军;姚文岳;李式军;吴琴生
关键词:青花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形态发生;四分体
-
青菜新品种“新矮青”的选育
作者:龚静;朱玉英;吴晓光;姚文岳;金海军
关键词:青菜;新矮青;抗病育种;多抗性鉴定
-
萝卜细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BC7-19的选育及其特性
作者:朱玉英;吴晓光;龚静;姚文岳;李式军;吴琴生
关键词:青花菜;雄性不育系;抗病
-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异初探
作者:朱玉英;龚静;吴晓光;姚文岳;李式军;吴琴生
关键词:青花菜;雄性不育系;叶绿素;内源激素
-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代杂种“沪甘一号”的选育与推广
作者:龚静;朱玉英;吴晓光;姚文岳
关键词:
-
大棚耐热结球白菜新品种筛选及综合栽培技术初报
作者:朱玉英;龚静;吴晓光;姚文岳;金海军
关键词:结球白菜;栽培技术;保护地
-
萝卜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作者:朱玉英;吴晓光;龚静;金海军;姚文岳;李式军;吴琴生
关键词:青花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沪青1号;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