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节萍 1 ; 郭慧芳 1 ; 方继朝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褐飞虱;吡蚜酮;扑虱灵;复配;增效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9 年 06 期

页码: 163-1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筛选获得防治褐飞虱的理想单剂和复配剂,在室内采用浸苗法测定了几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以及扑虱灵、吡虫啉和吡蚜酮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同时还研究了扑虱灵与吡蚜酮混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单剂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中,以仲丁威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最高,对3龄若虫的LC50为28.25mg/L,其次分别为异丙威、速灭威和混灭威;吡蚜酮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高于吡虫啉的活性。复配测定结果表明,吡蚜酮与扑虱灵复配对褐飞虱产生了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理想复配剂。

  • 相关文献

[1]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2]镇江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潘以楼,陈啸寅,朱桂梅,杨敬辉,陈宏州. 2008

[3]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徐德进,顾中言,徐广春,许小龙,范鹏. 2010

[4]2015年苏北地区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治理. 熊战之,汪立新,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高聪芬,张凯. 2016

[5]扑虱灵防治稻田褐稻虱的应用. 余智勇,杜正文,曹静芬,徐忠华,何保荣. 1989

[6]扑虱灵对褐稻虱若虫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刘贤进,杜正文,许大光. 1989

[7]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花家禄,李美玲,何树林,李聪. 1994

[8]吡虫啉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及其应用. 邱光,顾正远,端木和林,倪寿坤,任正才,夏安平,苗桂英. 1994

[9]吡蚜酮对镇江地区小麦田灰飞虱种群的活性及防效. 朱桂梅,何东兵,杨敬辉,郭建,陈宏州,肖婷,吴琴燕,邱晓红,姚克兵,潘以楼. 2011

[10]吡蚜酮与异丙威混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赵来成,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缪康,张建华. 2009

[11]高浓度固体农药8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明亮,储西平. 2013

[12]吡蚜酮种子处理对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 朱桂梅,潘以楼,何东兵,姚克兵,杨敬辉,肖婷,郭建,陈宏州,吴琴燕,邱晓红. 2011

[13]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赵来成,王莉莉,束兆林,庄桂花,吉沐祥,费子华. 2012

[14]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吴若函,丁悦,严海娟,郭晓瑜,辛星,余向阳. 2016

[15]江苏溧阳水稻田减量用药研究初探. 葛静,王冬兰,吴福民,翟丽菲,张志勇,刘贤金,余向阳. 2019

[16]72%吡蚜·异丙威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储西平,明亮,苏小冬,董红. 2009

[17]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于居龙,张国,缪康,赵来成,方继朝,郭慧芳,束兆林. 2019

[18]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 徐鹿,罗光华,金瑜剑,徐德进,徐广春,顾中言. 2021

[19]喷雾助剂对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李盛,李琳,李虓虓,张春华,娄远来. 2020

[20]3种助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石伟山,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徐广春,范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