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溴氰虫酰胺聚乳酸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贵莹 1 ; 周芷若 1 ; 陈惠玲 1 ; 张蕊 1 ; 张贺 2 ; 杨石有 1 ;

作者机构: 1.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溴氰虫酰胺;聚乳酸;微胶囊;溶剂挥发法;性能评价

期刊名称: 农药

ISSN: 1006-0413

年卷期: 2024 年 63 卷 011 期

页码: 812-819,8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溴氰虫酰胺农药利用率低和对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高等问题,制备性能较好的溴氰虫酰胺聚乳酸微胶囊,以期为该药剂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溴氰虫酰胺为芯材,聚乳酸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溴氰虫酰胺聚乳酸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不同芯壁材质量比例、壁材浓度、油水相比例、乳化剪切速度、磁力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溴氰虫酰胺微胶囊载药量、包封率、粒径的影响,同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16(45)正交试验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及生物测定对微胶囊的外观形貌、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缓释性能、杀虫活性、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进行性能评价。[结果]各单因素对溴氰虫酰胺微胶囊制备均具有影响,影响主次依次为芯壁材质量比>油水相体积比>乳化剪切速度>聚乳酸浓度>磁力搅拌时间。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为芯壁材质量比1∶2、磁力搅拌时间4 h,聚乳酸质量浓度120 g/L、乳化剪切速度4500 r/min、油水相体积比1∶20。较优工艺制备的微胶囊载药量为(30.78±0.39)%、包封率为(92.34±1.16)%,微囊中位径为(16.89±0.21)μm、跨距为(1.13±0.02)μm。[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光滑,光稳定性较好,持效期长,提高了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可为药剂的使用提供借鉴。

  • 相关文献

[1]聚乳酸/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张春梅,翟天亮,刘海腾,谢黎,黄保连,罗勇悦. 2018

[2]丙烯酸酯接枝改性天然橡胶增韧聚乳酸. 张春梅,翟天亮,罗勇悦. 2017

[3]环氧化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晶共混改性聚乳酸. 张春梅,朱家展,曹子婷,罗勇悦. 2019

[4]溴氰虫酰胺对香蕉田间黄胸蓟马的药效及其残留规律. 李强,付步礼,夏西亚,乐渊,邱海燕,唐良德,曾东强,刘奎. 2017

[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豇豆中溴氰虫酰胺等5种农药残留. 钱程,吴琼,吕岱竹,李建国. 2014

[6]四种药剂对海南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周泽雄,唐继洪,吕宝乾,卢辉. 2020

[7]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及其性能. 谭睿,申瑾,董文江,章中,龙宇宙,胡荣锁,陈治华,蒋快乐. 2020

[8]椰子油纳米微胶囊的性质表征及体外缓释分析. 阚金涛,弓淑芳,王媛媛,宋菲,沈晓君. 2022

[9]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葛双双,李坤,涂行浩,杜丽清,徐涓,张雯雯,张弘. 2018

[10]广藿香油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韩光涛,杨子明,彭政,王光,周敏,李普旺. 2013

[11]海藻酸钠/壳聚糖基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 胡义钰,冯成天,刘辉,袁坤,谢贵水,王真辉. 2019

[12]纳米SiO2-IPBC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橡胶木防霉的应用. 李佳淇,徐国祺,秦韶山. 2022

[13]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李艳南,宋菲,陈华,王挥,赵松林,吕方方. 2018

[14]菠萝蜜种子淀粉制备香草兰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张彦军,朱红梅,田建文,徐飞,初众. 2017

[15]复合凝聚胡椒精油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房一明,吴桂苹,贺书珍,谭乐和,谷风林. 2014

[16]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 李艳南,宋菲,王挥,邓福明,沈晓君,吕方方,赵松林. 2018

[17]不同壁材对绿咖啡油微胶囊微观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慕静怡,胡发广,张珍珍,董文江,李亚男,毕晓菲,胡荣锁,陈小爱. 2023

[18]微胶囊化辣椒红色素工艺研究. 唐永富,査勇,李积华,曹玉坡,黄茂芳. 2009

[19]壁材对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物性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刘双双,那治国,徐飞,初众,张彦军. 2019

[20]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质研究. 赵星全,高媛媛,廖良坤,周伟,涂浩,熊邵濠,梁亚键,吉宏武,李积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