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退化和恢复过程驱动的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钊 1 ; 李奇铮 2 ; 王培源 3 ; 蒋齐 4 ;

作者机构: 1.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宁夏林业项目管理中心

2.宁夏大学农学院

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4.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关键词: 荒漠草地;生态恢复;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碳中和

期刊名称: 中国沙漠

ISSN: 1000-694X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215-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荒漠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退化和恢复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变化特征,是精确评估荒漠草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关键,也能为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荒漠草地、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和通过植被建设恢复良好的人工-天然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包括植被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结果表明:天然荒漠草地灌木生物量碳密度(叶、新生枝、老龄枝、枯枝和根系)为213.234 g·m-2(17.688、8.035、59.163、21.732 g·m-2和106.617 g·m-2),草本(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碳密度为84.269 g·m-2(12.192 g·m-2和72.077 g·m-2),0—100 cm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517 kg·m-2。退化荒漠草地碳损失较为严重,其灌木、草本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密度仅为天然荒漠生态系统的14.901%、45.549%和26.852%。但是,退化荒漠草地具有较强的固碳潜力,在进行人工植被建设后,恢复荒漠草地灌木、草本生物量碳和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增加,分别为退化荒漠草地的2.463、5.305倍和2.392倍,总有机碳密度增加了1.152 kg·m-2。恢复草地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草本生物量碳密度已经达到天然荒漠草地水平,但生态系统总体上还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0.916 kg·m-2)。中国荒漠和沙漠化地区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进行合理的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是增加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减缓大气中CO2浓度上升、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 相关文献

[1]中国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胡延斌,张强,肖国举,仇正跻,李永平,郭占强. 2022

[2]盐池四墩子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贺奇,殷延勃,曾乐,张文银. 2013

[3]宁夏干旱风沙区林药间作生态恢复措施与土壤环境效应响应的研究. 王占军,蒋齐,刘华,潘占兵,许浩. 2007

[4]基于Biolog-ECO技术不同退耕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董立国,蒋齐,蔡进军,张源润,许浩,李生宝. 2011

[5]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研究——以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区为例. 温智,张学俭. 2012

[6]宁南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 李生宝,王占军,王月玲,季波. 2006

[7]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分析. 尹志深. 2006

[8]宁南典型退耕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季波,李娜,马璠,蔡进军,董立国,许浩,韩新生. 2017

[9]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 胡延斌,肖国举,仇正跻,戴君丽,李永平. 2021

[10]人工干预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影响. 季波,何建龙,吴旭东,俞鸿千,王占军,蒋齐. 2020

[11]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季波,何建龙,吴旭东,王占军,谢应忠,蒋齐. 2021

[12]不同补播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季波,何建龙,杜建明,王占军,谢应忠,吴旭东,俞鸿千,蒋齐. 2021

[13]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季波,许浩,何建龙,李娜,张源润. 2014

[14]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季波,何建龙,王占军,刘凤凤,田波,吴旭东,俞鸿千,任小玢,蒋齐. 2022

[15]气候、植被及土壤因素交互作用对宁夏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 高琳,张登山,龙怀玉,陈晓远,林昌华,周涛. 2023

[16]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许浩,张源润,季波,何建龙,蔡进军,李娜,李生宝. 2014

[17]毛乌素沙地典型人工固沙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杜建民,王峰. 2012

[18]盐碱地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规律研究. 王长军,李凤霞,吴霞.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