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氮磷径流损失及经济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普平 1 ; 常志州 1 ; 郑建初 1 ; 陈留根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稻田;种植方式;氮磷流失;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7 年 03 期

页码: 223-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江苏太湖地区稻田5种主要种植方式全年N的地表径流损失为12.81~43.79 kg/hm2,平均为24.13kg/hm2,P2O5的地表径流损失为0.71~1.68 kg/hm2,平均为1.18 kg/hm2。N、P2O5径流损失均以“油菜—水稻”种植方式损失最大,分别为43.78 kg/hm2和1.68 kg/hm2。N、P2O5径流损失均以冬季旱作为主,分别占全年径流损失总量的84.97%和93.69%。经济效益以“小麦—水稻”种植方式最好,劳动生产率以“紫云英—水稻”种植方式最高。

  • 相关文献

[1]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径流氮磷流失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普平,郑建初,常志州,陈留根. 2006

[2]现阶段作物生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马康贫. 2007

[3]沿江稻田氮肥施用经济效益的研究. 杨美英. 2006

[4]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水稻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价. 纪洪亭,周炜,郭智,刘红江,陈留根,郑建初,吴田乡. 2021

[5]不同原料来源生物质炭对蔬菜种植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陈重军,刘凤军,冯宇,马能奎,王建芳. 2015

[6]适雨灌溉下不同施肥模式对机插稻稻田水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晏军,吴启侠,朱建强,张露萍. 2020

[7]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梨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闫凯旋,马萌萌,李卫国,洪立洲. 2023

[8]雨强及播栽方式对太湖地区麦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严磊,吴田乡,赵素雅,薛利红,侯朋福,徐德福,杨林章. 2022

[9]中国不同植稻方式形成和优劣分析以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ZHENG Kewu,郑克武. 2011

[10]江苏省小杂粮生产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初探. 陈新,严继勇,易金鑫,高兵,张智民. 2005

[11]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杨长琴,刘瑞显,郭文琦,徐立华. 2011

[12]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刘建,周根友,徐少安. 2002

[13]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14]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中氯吡硫磷降解影响研究. 刘腾飞,杨代凤,毛健,康慧敏,范君. 2017

[15]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方式初探. 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陆惠康. 2011

[16]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丁震乾,孙克新,常勇,周兴根,黄忠勤,王波. 2015

[17]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运转比较.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乔中英,宋英,沈明星. 2016

[18]种植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春,李敏,陈卫军,赖上坤,王磊. 2019

[19]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李波,石晓旭,刘建,杨美英,王学军,魏亚凤. 2020

[20]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石春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