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翔 1 ; 李涛 2 ; 宫超 2 ; 黎振兴 2 ; 孙光闻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功能验证;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49-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位居世界蔬菜前列,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口味丰富多样。植物雄性不育是因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而雌蕊发育正常并可利用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番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明显,且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番茄在我国生产中子一代杂交种子基本均为人工去雄授粉,所以在制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番茄雄性不育制种可以简化制种过程、大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种子纯度,使得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因此番茄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对番茄遗传育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概述了近年来番茄雄性不育研究领域现状,总结了番茄雄性不育的类型、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功能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分析,从遗传学角度阐述温度对番茄雄性不育的影响,探讨其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响应温度变化的基因功能与调控机理,分析了番茄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及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番茄雄性不育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番茄雄性不育技术的创新和基础研究等进行展望。
- 相关文献
[1]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利用. 李桂花,张衍荣,曹健,黎国喜. 2003
[2]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 李小波,刘晓津,李一聪,方志伟,张小兰,郑锦荣. 2009
[3]分子标记预测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任羽,王得元,张银东. 2004
[4]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家鸡的群体遗传变异. 杨勇,朱庆,胡刚安. 2000
[5]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李春艳,刘建华. 2011
[6]柑桔线虫抗性主基因座Tyr1的特异标记开发与遗传作图改进(英文). 向旭,邓占鳌,郑启发,陈存贤,Frederick G.Gmitter Jr. 2009
[7]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柳武革,薛庆中. 2000
[8]基因工程途径改良水稻品质与营养价值. 王金花,罗文永,李晓方. 2004
[9]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药用石斛研究上的应用. 王泽清. 2008
[10]转基因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李海芬,陈小平,洪彦彬,梁炫强. 2011
[11]生物技术在香蕉育种中的应用. 魏岳荣,杨护,黄秉智,许林兵,邱继水. 2003
[12]兰花切花保鲜及盆花品质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陈和敏,李佐,马男,肖文芳,陈和明,吕复兵,李宗艳,朱根发. 2022
[1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基因工程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吴杨,王继华. 2011
[14]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李高科,林创水,胡建广,李春艳. 2007
[15]植酸酶的生产及其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研究. 范秋丽,马现永. 2016
[16]大果型辣椒雄性不育系4556A的选育. 王恒明,李颖,王得元,郭汉权. 2004
[17]烤烟雄性不育杂交一代组合广雄32号的选育. 罗战勇,吕永华,李淑玲. 2002
[18]广东普通野生稻雄性不育性的利用研究. 刘雪贞,潘大建,吴惟瑞,黄巧云,范芝兰. 2001
[19]雄性不育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研究进展. 李桂花,张衍荣,曹健,黎国喜. 2003
[20]辣椒核质雄性不育系2298A的选育. 王恒明,罗少波,李颖,徐小万,郭汉权.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江姚兰;陈冠龙;李涛;孙保娟;李植良;游倩
关键词:茄子;种质资源;表型评价
-
生物炭对动物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鸿;李翔;陈冰;曹俊明
关键词:生物炭;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吸附机制
-
专题:辣椒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
作者:李涛
关键词:
-
热解温度对烟秆生物炭性状及其吸附Cd2+特性的影响
作者:何德飞;黄玉芬;李翔;陈伟盛;魏岚;林启美;刘忠珍;刘鹏
关键词:烟秆;热解温度;生物炭;Cd2+;吸附;应用潜力
-
上位基因控制的茄子果色遗传效应解析
作者:陈锦溶;吕紫见;范丽莎;游倩;李涛;宫超;孙光闻;李植良;孙保娟
关键词:茄子;果色;上位基因;花青素;遗传规律
-
中国辣椒AA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衡周;叶楚;方健敏;杨静;徐小万;徐晓美;李涛;王恒明
关键词:中国辣椒;醇酰基转移酶;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鉴定;表达分析
-
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糙米Cd富集
作者:魏岚;邱超才;黄连喜;李翔;黄庆;郑小东;林启美;刘忠珍;陈伟盛
关键词:稻田;Cd;炭基复合改良剂;早稻;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