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保财 1 ; 陈菁瑛 1 ; 张武君 1 ; 刘剑超 1 ; 黄颖桢 1 ; 赵云青 1 ; 刘红跃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农业农村局;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林业局

关键词: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特征

期刊名称: 广西植物

ISSN: 1000-3142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11 期

页码: 2078-20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多花黄精种子具有综合休眠现象,解析其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探讨种子生理、打破休眠等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高通量Illumina HiSeq 2500 测序技术,对萌发过程的 4 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剖析萌发前后差异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 de novo组装,分别获得388 231个Transcripts和 178 319 个Unigenes.(2)萌发前后显著性差异表达的Unigenes有 11 817 个,其中上调的有6 405 个,下调的有5 412 个.(3)GO富集分析表明,上调与下调的差异基因均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主要参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等.(4)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中;上调的差异基因中富集在核糖体 231 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56 个、淀粉和蔗糖代谢 76 个,下调的差异基因中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 48 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48 个、淀粉和蔗糖代谢 48 个;40 个差异基因参与了生长素通路中关键酶的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编码蔗糖磷酸合酶等基因下调,而编码糖原磷酸化酶等基因则上调.该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与淀粉和蔗糖代谢在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前后起着关键作用,并阐明了这两条通路上参与的关键基因,为多花黄精种子的生理、繁殖及育种等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1]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苏海兰,陈宏,郑梅霞,方仙林,高嫣,罗金旺,朱育菁. 2021

[2]多花黄精种子层积过程生理变化研究. 张武君,赵云青,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程远航. 2022

[3]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饶宝蓉,刘忠辉,周先治,陈泳和,谢冬容,陈木兰,陈琦辉. 2020

[4]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多花黄精多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郑梅霞,苏海兰,李炽勤,朱育菁,陈宏,朱雁鸣,牛雨晴. 2024

[5]不同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 苏海兰,李希,唐建阳,檀灵莹,周先治,陈敏健,单寄坪,黄加平. 2018

[6]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高文丽,苏海兰,林凤芳,牛雨晴,朱育菁,刘波,程曦,肖荣凤. 2024

[7]多花黄精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郑梅霞,陈宏,苏海兰,江乃光,刘勇,董维水,高嫣,王旭卉,朱育菁. 2021

[8]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陈菁瑛. 2017

[9]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影响.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陈菁瑛. 2015

[10]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初探. 万学锋,陈菁瑛. 2013

[11]多花黄精实生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饶宝蓉,谢东奇,陈泳和,周先治,邹荣春,陈敏建,刘忠辉. 2018

[12]多花黄精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调查. 周先治,苏海兰,陈阳,高晖,唐建阳,单寄坪. 2017

[13]水稻OsBI-1L-8基因启动子功能分析. 陈睿,于法科,李清贤,单贞. 2020

[14]利用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筛选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胡昌泉,李素一,刘华清,刘次桃,张晖,潘大仁,王锋. 2009

[15]小花型蝴蝶兰种子无菌播种及繁育技术研究. ZHONG Huai-qin,钟淮钦. 2012

[16]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志彤,王俊宏,陈恩,黄毅斌,林永生. 2016

[17]龙眼转醛醇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游向荣,许鸿川,梁文裕,郑少泉,陈伟. 2009

[18]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林江波,王伟英,邹晖,戴艺民. 2019

[19]柚芽变株系类胡萝卜素代谢差异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 潘鹤立,潘腾飞,佘文琴,徐世荣,李小婷,黄汉唐,陈源,吴少华,潘东明. 2020

[20]不同氮浓度下茶树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林郑和,钟秋生,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