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永平 1 ; 史向远 1 ; 周静 1 ; 张晓晨 1 ; 赵丽 2 ; 郭虹霞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耕作模式;蓄水保墒;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4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963-967

摘要: 为筛选北方旱农区适宜的耕作模式,在旱作大田条件下,通过4 a的田间试验,设置第1年深翻、深松、常规耕作(CK)和免耕,之后每年进行旋耕的4种耕作模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以及年纯收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深翻模式具有较强的蓄水保水能力,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年纯收益,为最优耕作模式,实施后第2年土壤呼吸速率、玉米产量和年纯收益均达到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8.78%,19.49%和33.71%;深松模式次之,免耕模式较差。第1年深翻,第2,3年旋耕的深翻模式为北方旱农区适宜推广的模式,其耕作周期为3 a,该模式对解决目前生产上由于土壤耕作方式单一引起的土壤耕作层变浅、结构破坏、蓄水保水能力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关文献

[1]施用畜禽粪肥对土壤呼吸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增效分析. 李永平,田艳,史向远,周静,张晓晨,朱教宁,林琭,赵丽. 2017

[2]鸡粪深施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永平,史向远,周静,张晓晨. 2013

[3]玉米带耕沟播高效种植模式初步研究. 席天元,梁哲军,谢三刚,刘青云,李永山,张建诚,卫晓东,王雷. 2016

[4]不同耕作模式对山西旱塬区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史丽娟,白文斌,李光,张建华. 2018

[5]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白雪,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程曼,杜艳玲. 2018

[6]试述增施有机肥对旱作农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润生,白永新,李鹏,魏振飞,贾新宇,张建华. 2020

[7]减氮量施用缓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剖面分布的影响. 赵聪,张伟,刘化涛,王晓娟,黄学芳,黄明镜,张冬梅,王娟玲. 2020

[8]玉米新品种金博士588钓选育. 徐青松,刘晶,徐劲松,赵明. 2013

[9]玉米浅抗旱育种的策略研究. 高瑞红,刘玉红,徐嘉. 2016

[10]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智建奇,贾志森,郑联寿,武海丽,张素珍. 2006

[11]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宁慧云. 2013

[12]覆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恩科,姜春霞,黄学芳,张冬梅,张伟,韩彦龙,刘化涛,闫六英,陈琼,赵聪. 2015

[13]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 白莎,池宝亮,黄学芳,樊文华. 2009

[14]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永平,王孟本,史向远,周静,张晓晨. 2012

[15]滴灌量对高产玉米产量和蒸腾量的影响. 杜如珊,卢保红,张广峰. 2018

[16]不同施肥管理方式下潮褐土区夏玉米N_2O排放量研究. 白东升,杨治平,王永亮,张建杰. 2008

[17]长城799玉米品种在大同、朔州地区的产量表现及栽培. 郭庆瑞. 2011

[18]JB-2型精量点播耧播种配合培土铲中耕对旱坪地保水固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宋万兔,杨晓宇,张志杰,杨俊伟,孟龙,张国伟. 2017

[19]不同畜禽粪肥对土壤培肥及玉米增产效应的影响. 李永平,史向远,周静,张晓晨.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