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及分子标记的实用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雷秀玉 1 ; 杜金友 2 ; 孙果忠 3 ;

作者机构: 1.植物转基因中心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关键词: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01 期

页码: 3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价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在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实用性,以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材料为对照,对来源于我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14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并检测了9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Xcfd81-5D(Pm2)、Pm4a/b(Pm4)、Xwg996(Pm6)、LAG95(Pm8&Pm17)、CAU196(Pm12)、UTV14(Pm13)、Xgwm159-5B(Pm16)、Pm21D/E(Pm21)和Xgwm337(Pm24)在上述材料中的扩增情况。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Pm8基因的分布频率达52.4%,但该基因已丧失抗性;Pm2、Pm4、Pm6、Pm12、Pm13、Pm16、Pm17、Pm21和Pm24基因抗性好,但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仅介于0~9.7%。抗性达高抗以上水平的品种含有的抗病基因主要为Pm2、Pm21和Pm24;有些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根据抗性和分子鉴定的一致性差异可将供试小麦品种(系)分为4种类型:(Ⅰ)分子标记检测和表型鉴定均为阳性;(Ⅱ)表型鉴定呈阳性,但分子标记检测为阴性;(Ⅲ)分子标记检测呈阳性,但表型鉴定为阴性;(Ⅳ)分子标记检测和抗性鉴定均为阴性。分子标记可用于Ⅰ、Ⅱ、Ⅳ型材料中目标基因的选择,而无法用于Ⅲ型材料。表型和分子标记检测符合度高的分子标记UTV14(Pm13)、Pm21D/E(Pm21)实用性好。上述结果为开展抗白粉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相关文献

[1]小麦与多枝赖草耐盐纯合易位系的培育及鉴定. 魏景芳,秦君,王淳,李冬杰,孙敬三. 2003

[2]小麦成熟期QTL定位与分析. 董爽爽,Dong Shuang-shuang,Wang Li-bing,王利彬,Cheng Dun-gong,程敦公,任勇. 2018

[3]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康苏花,兰素缺,李杏普,柏峰. 2010

[4]我国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评价. 孙果忠,游光霞,孙京燕,张秀英,武淑祯,苑菲,王海波,肖世和. 2010

[5]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抑制基因Ph1分子标记的验证和筛选. 李孟军,周硕,李亚青,张士昌,彭义峰,张楠,史占良. 2019

[6]小麦耐热分子标记Xwmc44的鉴定及分析. 刘子会,刘畅,彭义峰,李国良,张华宁,张红梅,段硕楠,郭秀林. 2021

[7]小麦籽粒性状热感指数相关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分析. 邵雪飞,李国良,杨阳,付才,李孟军,赵敏,刘子会. 2021

[8]国际小麦育种研究趋势分析. 何中虎,夏先春,罗晶,辛志勇,孔秀英,景蕊莲,吴振录,李杏普. 2006

[9]小麦Rht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兰素缺,李杏普. 2008

[10]小麦遗传资源抗白粉病基因的STS标记检测. 孟雅宁,徐有,张业伦,兰素缺,裴翠娟,李杏普,王伟. 2012

[11]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现状. 赵和. 2004

[12]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 刘子会,李国良,张华宁,张红梅,张艳敏,郭秀林,柳斌辉. 2016

[13]应用一年五代快速育种技术聚合优质抗病基因. 张建辉,丁丽丽,赵和. 2004

[1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抗病和品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武玉华. 2007

[15]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 2005

[16]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谢欢,杨文香,彭巧慧,赵丽娟,刘力伟,张娜,刘大群. 2014

[17]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 杜立新,宋健,贾海民,曹伟平,李耀发,张晓. 2018

[18]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刁现民. 2005

[19]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 刘永伟,周硕,王雪征,孙果忠,朱金永,韩秋芬,李春杰,赵和,王海波. 2017

[20]利用重测序InDel位点开发甜椒隐性核不育分子标记. 孟雅宁,严立斌,田玉,范妍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