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枇杷茎尖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及生产性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永青 1 ; 陈扬祥 1 ; 魏文雄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枇杷;茎尖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生产性能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1991 年 02 期

页码: 107-11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实验证明,枇杷组培苗与同品种嫁接苗以及原母株相比,组培7—15代苗,无论在树姿、树形、叶片和花期、花形、果实各形态指标,色泽、风味、品质以及种子特征等各植物学性状上均没有发生变异。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生物化学特性也没有差别。组培苗营养生长整齐一致,个体间差异小,第2—5年生长量平均比嫁接苗快30%,根系也较发达;栽植第2年第1次成花比嫁接苗少62.4%,第3、4、5年花量及结果量比嫁接苗分别高62—175%,51—197%。说明其不受砧木、接穗来源以及嫁接口愈合状况不同的影响,而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 相关文献

[1]黄桃变异株系遗传稳定性的孢粉学鉴定. 黄雄峰,陈小明,钟秋珍,雷龑,黄新忠. 2009

[2]茶树优异资源评价与遗传稳定性研究. 杨亚军,虞富莲,陈亮,曾建明,杨素娟,李素芳,束际林,舒爱民,章志芳,王玉书,王海思,王平盛,许玫,宋维希,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 2003

[3]蝴蝶兰离体保存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 叶秀仙,黄敏玲,樊荣辉,吴建设,钟淮钦. 2014

[4]菠萝离体繁殖研究进展. 张艳芳,杨文秀,赵维峰. 2017

[5]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枇杷上的效应初报. 王飞,李清华,李昱. 2003

[6]枇杷种质数量分类中系统聚类方法的探讨. 胡文舜,骆键夫,黄爱萍,许奇志,李韬,魏秀清,张立杰,郑少泉. 2009

[7]枇杷组培苗的过渡栽培. 陈扬祥,杨永青. 1992

[8]云南、贵州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性状观察. 黄爱萍,陈秀萍,骆键夫,魏秀清,郑珊,章希娟,张小艳,许奇志,陈秀妹,郑少泉. 2010

[9]枇杷嫩枝扦插育苗研究. 余亚白,陈扬祥. 1991

[10]早钟6号枇杷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形质的相关. 朱祥枝,陈秀萍,蒋际谋,黄聪敏,许家辉,张泽煌,刘友接. 2002

[11]枇杷花中三萜类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姜帆,高慧颖,陈秀萍,郑少泉. 2016

[12]枇杷果实育种目标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 余东,许家辉,魏秀清,许玲,黄金松. 2008

[13]生物技术在枇杷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黄爱萍,郑少泉,胡文舜,张立杰,谢丽雪,陈秀妹,张小艳. 2008

[14]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魏巍. 2011

[15]枇杷矮化集约速生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Ⅰ、"早钟6号"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陆修闽,郑少泉,蒋际谋,陈超,池宜寿. 1999

[16]福州市枇杷低温害预警模型及其应用. 吴仁烨,陈家豪,吴振海,赵汝汀,黄国荣,黄岩彬,林燕金,杨晓春. 2007

[17]植物乳杆菌R23酵解枇杷汁有机酸的动态分析.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任香芸,魏巍. 2011

[18]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对口支援重庆万州为例. 刘碧云,蒋际谋,丁中文,刘荣章. 2019

[19]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 潘德灼,钟灿钰,邓朝军,卢思,蒋际谋,陈伟. 2019

[20]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许奇志,陈秀萍,邓朝军,蒋际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