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梅 1 ; 卢志军 2 ; 王文君 1 ; 郑建秋 2 ; 黄俊生 3 ; 吴学宏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尖孢镰刀菌;粗毒素;镰刀菌酸;HPLC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0 年 15 卷 03 期

页码: 69-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甘蓝感病(北农早生)和抗病(珍奇)品种种传尖孢镰刀菌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法提取粗毒素中的镰刀菌酸并利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测定其对幼苗的致枯萎作用。结果表明: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培养滤液和粗毒素对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浸渍甘蓝幼苗根部能够引起幼苗枯萎;其粗毒素中镰刀菌酸质量浓度分别为552和105μg/mL,并且粗毒素对甘蓝的致害作用随着镰刀菌酸含量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2.6~15.9之间,而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100μg/mL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96 h后,幼苗病情指数在78.0~97.8之间。浸渍24 h时粗毒素对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强于抗病品种,当用镰刀菌酸质量浓度为25μg/mL的Fusarium-CG和Fusarium-HM的粗毒素处理甘蓝幼苗24h后,抗病(珍奇)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6和4.2,而感病(北农早生)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15.9。

  • 相关文献

[1]西瓜砧木种传尖孢镰刀菌粗毒素研究. 韩鲁明,王丽君,曹莎,吴学宏,黄俊生. 2013

[2]黄瓜种传镰刀菌粗毒素检测及其致害作用. 蒋荷,郑慧慧,曹莎,吴学宏,黄俊生. 2013

[3]转录因子FoSwi6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 丁兆建,漆艳香,曾凡云,彭军,谢艺贤,张欣. 2018

[4]香蕉叶片微管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乔飞,曹晶潇,江雪飞,徐立. 2012

[5]西芹醇层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鉴定. 高晓敏,王琚钢,云兴福,包妍妍. 2017

[6]甜菜碱参与西瓜抗枯萎病的初步探究. 徐子健,孙梦利,江雪飞,乔飞. 2018

[7]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 蒋荷,曹莎,王丽君,吴学宏,杨腊英. 2012

[8]巴西橡胶树主要种质对棒孢霉落叶病抗性评价. 卢昕,彭建华,张科立,黄贵修. 2007

[9]香蕉枯萎病菌pac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松伟,黄俊生,羊玉花,杨歆璇,贾慧升,杨腊英,王国芬,方晓东,李传东. 2010

[10]大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11]与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相关的抑病型土壤研究进展. 乔帆,陈汉清,李恒,畅文军,曾会才. 2019

[12]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 2019

[13]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的鉴定. 郭立佳,杨腊英,彭军,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14]尖孢镰刀菌与寄主互作机理研究进展. 裴月令,曾凡云,彭军,龙海波,郭建荣. 2014

[15]一株西瓜尖孢镰刀菌的致死温度和最适碳氮营养源. 贺春萍,黄志强,吴伟怀,郑肖兰,郑服丛. 2008

[16]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西瓜枯萎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殷晓敏,吴琼,金志强. 2017

[17]一种评价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的方法. 李伶俐,向红琼,李兴红,严红,杨腊英,燕继晔. 2012

[18]群体感应机制在生防细菌筛选中的应用. 黄华平,代鹏,唐复润,邓国平,黄俊生. 2006

[19]一株香蕉内生细菌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刘先宝,蔡吉苗,陈奕鹏,李超萍,黄贵修. 2015

[20]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崔昌华,冯慧丽,李锐,郑服丛.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