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慧芳 1 ; 方继朝 1 ; 谢艳飞 2 ; 杜正文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2.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寄生;二化螟;三化螟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2002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13-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 相关文献

[1]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孙建中,张建新,沈雪生. 1993

[2]稻螟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方继朝,杜正文,张德玉. 1993

[3]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4]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陈惠祥,胡加如,冯新民,张学友. 2002

[5]7种药剂防治水稻3代三化螟药效试验. 李馨宇,潘长虹,孙利忠,潘立高. 2004

[6]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李慈厚,李红阳,李洪山,李安祥. 2001

[7]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抗性差异的机理. 方继朝,郭慧芳,程遐年,杜正文. 2002

[8]20%吡唑磷乳油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协同控制作用. 邱光,戴忠军,顾中言,陆凡,孙以文. 2003

[9]粳稻品种(系)对三化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汪智渊,吴进才,郭慧芳. 1999

[10]抑制PCR富集法分离三化螟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周宇,杨琼,韩光杰,方继朝. 2013

[11]虫溃啶对水稻三化螟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潘以楼,郭惠芳,霍恒志,倪锁坤,端木和林. 2003

[12]25%必杀(吡·杀)微乳剂对水稻两大害虫的配方筛选试验报告. 胡存中,王坚强,章稳宏,张先进. 2000

[13]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方继朝,杜正文,程遐年,郭慧芳. 2001

[14]三化螟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罗光华,宋俊贤,姚静,郑少秋,方继朝. 2016

[15]几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差异性. 邓金花,顾俊荣,董明辉,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6]二化螟内源性piggyBac转座子在不同地理种群中的差异分析. 罗光华,李晓欢,张志春,刘宝生,方继朝. 2012

[17]螟纹杀克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 2002

[18]二化螟鞘磷脂合酶相关基因CsSMSr的克隆、真核表达及表达谱分析. 郑作林,周瀛,杨琼,巩中军,程家安,祝增荣. 2013

[19]2.5%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剂型防治水稻害虫效果比较. 张青,杨代凤,周新伟,刘才南,顾俊荣. 2006

[20]9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李馨宇,潘长虹,惠淼,孙宪雪.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