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成 1 ; 吴月颖 1 ; 吉恒宽 1 ; 陈丽铭 1 ; 李倍莹 2 ; 符传良 3 ; 李建宏 4 ; 吴蔚东 1 ; 吴治澎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2.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3.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稻土;溶解态有机质;粒径分布;铁(Ⅲ)还原;冗余分析;Logistics模型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957-9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海南典型水稻土不同粒径土壤中溶解态有机质(DOM)的含量组成对铁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海南5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的碳含量及其光谱特征,利用Logistics模型对不同水稻土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特征进行表征;采用冗余分析手段分析各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组分及光谱参数对Fe(Ⅲ)还原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不同,其中玄武岩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最大(8.45 mg·g-1),根据Logistics模型发现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还原潜势(a)和Fe(Ⅲ)还原速率(vmax)存在差异且玄武岩发育水稻土的a、vmax最大。海相沉积物发育水稻土的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最高(0.712 g·kg-1),5种水稻土的DOC均在最小粒径(<1 kDa)含量最多,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各类水稻土中DOC含量均下降,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随着DOC粒径的减小而下降,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中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强,而在粒径0.45—0.7μm、1—10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增强;在粒径10 kDa—0.45μm、<1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降低;BIX、HIX、FI值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HIX、SUVA260、C1、C2组分可促进水稻土铁还原过程,不同的培养阶段下铁还原受不同DOM组分的影响,但是C1组分始终影响Fe(Ⅲ)的还原,小粒径的C3、C4组分(<1kDa)对铁还原有更大贡献。了解海南岛水稻土铁还原对不同分子量DOM的响应,对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海南北部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DOM粒径分布与光谱特性. 吴月颖,吉恒宽,吴蔚东,吴治澎,解钰,符佩娇. 2020
[2]临高县水稻土的养分特征与评价. 陈英泽,张冬明,潘孝忠. 2019
[3]澄迈县水稻土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晓,潘孝忠,李博赈,张冬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海南樱桃番茄品质与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的关系
作者:雷菲;张文;符传良;陈庭勇;谭皓;刘国彪;潘孝忠
关键词:樱桃番茄;品质;养分投入;土壤养分;相关性
-
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海南地区香蕉上的施用效果分析
作者:曾建华;谭皓;潘孝忠;符传良
关键词:缓控释肥;土壤调理剂;香蕉;海南地区
-
缓控释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对香蕉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作者:曾建华;潘孝忠;雷菲;曾子容;符传良
关键词:缓控释肥;土壤调理剂;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土壤性质
-
海南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分析与评价
作者:张雯婷;林夏;周颖怡;符传良;汤适;李栋梁;王新超
关键词:海南茶园;土壤肥力;有效养分;相关性
-
5种热带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及堆肥产物施用效应分析
作者:黄艳艳;杨旭;雷菲;杨红竹;吴荣芳;李建宏;林清火
关键词:热带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腐熟标准;施用效应;资源化利用
-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对不同来源有机肥分解的响应
作者:陈丽铭;吴月颖;李财生;吴治澎;黄成;吉恒宽;侯正伟;符传良;赵屹东;吴蔚东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多元光谱分析
-
不同有机改良剂对矿区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铅赋存形态的影响机制
作者:李思敏;吴月颖;吴治澎;王全超;李财生;侯正伟;符传良
关键词:有机改良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铅形态;羊粪;海藻;生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