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秸秆还田对青藏高原东部农田栗钙土团聚体稳定性及磷素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梅 1 ; 赵远征 1 ; 胥婷婷 1 ; 张洋 1 ; 王鑫淼 1 ; 张荣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磷素分布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2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青藏高原东部小麦地不同土层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磷素分布的影响,以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设置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肥加半量秸秆还田(NPS1)、氮磷肥加全量秸秆还田(NPS2)、氮磷钾肥加半量秸秆还田(NPKS1)、施氮磷钾肥加全量秸秆还田(NPKS2)6 个处理.于小麦收获后,取 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采用干湿筛结合的方法测定各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量化全土中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及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效磷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NP和NP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NPS1、NPS2、NPKS1、NPKS2)显著提高了 0~10 和 10~20 cm土层全土的有效磷含量(P<0.05),分别提高了 9.1%~27.4%和 5.1%~38.4%,且全量秸秆还田的有效磷含量最高.所以秸秆还田处理均表现为>2 mm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提高.秸秆还田处理还提高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不稳定团粒指数,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尤其是全量秸秆还田的团聚体.秸秆还田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各土层、各粒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P<0.05),3 个土层的增幅分别为 0.2%~47.2%、1.5%~63.2%和 4.0%~91.1%,且>0.25 mm团聚体是有效磷贡献率的主要载体.全量秸秆还田更有利于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稳定性,调节团聚体中磷素分布,提高磷素活性.

  • 相关文献

[1]连续施肥对青海水地蚕豆产量、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仁海.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