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6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安昶亮 1 ; 孔凡栋 1 ; 马青云 1 ; 谢晴宜 1 ; 葛亚哲 1 ; 戴好富 1 ; 郁志芳 1 ; 赵友兴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洋真菌;曲霉属;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大黄素;原儿茶醛;曲霉呋喃醇

期刊名称: 中草药

ISSN: 0253-2670

年卷期: 2019 年 13 期

页码: 3001-30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66发酵液中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DPPH法、Ellman比色法和PNPG法对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采用96孔板微量法测定所得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抑制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66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epi-trans-4-hydroxylinalool-3,6-oxide(1)、trans-4-hydroxylinalool-3,6-oxide(2)、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4)、6-羟基芦荟大黄素(5)、原儿茶醛(6)、2,5-二羟基苯甲醛(7)、对羟基苯乙酸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9)、对羟基苯乙酸(10)、2-(4-羟苯基)乙醇(1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12)、反式阿魏酸(13)。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6、7、9~13都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化合物4和6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6和7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16、64μg/m L;化合物6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活性,MIC值分别为64、128和128μg/m L。结论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和1个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曲霉呋喃醇。

  • 相关文献

[1]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化学成分研究. 张宇,孔凡栋,马青云,黄圣卓,周丽曼,戴好富,邓世明,赵友兴. 2017

[2]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SCS-KFD1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孔凡栋,张宇,马青云,谢晴宜,周丽曼,邓世明,赵友兴. 2018

[3]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SCS-KFD1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孔凡栋,张宇,马青云,谢晴宜,周丽曼,邓世明,赵友兴. 2018

[4]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10

[5]海洋共生菌Aspergillus sp.HDf2新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英文). 王蓉,符致德,何晓娜,唐贤明,李向民,郭志凯. 2014

[6]紫海胆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p.HDf2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物污损活性的研究. 王蓉,何华,詹夏菲,何晓娜,周文佳,郭志凯. 2014

[7]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不同深度土壤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 刘敏,黄惠琴,徐友林,孙前光,朱军,邹潇潇,鲍时翔. 2014

[8]链霉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H12-15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胡辰,陈芳,郑新恒,林壁润,周光雄. 2017

[9]海洋链霉菌H41-59甾醇类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张杨梅,李先盛,李红玉,张英,林壁润,周光雄. 2016

[10]猪葡萄球菌ExhB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杨彩娟,张曦,蒋智勇,陈德坤,宋长绪. 2009

[11]30%乙唑螨腈悬浮剂对荔枝叶螨不同螨态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 池艳艳,陈炳旭,全林发,董易之,徐淑. 2019

[12]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13]龙眼果肉干燥过程中多糖的理化特征与活性变化规律. 韩苗苗,姚娟,易阳,黄菲,王丽梅. 2017

[14]纤维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王朋凯,张雁,池建伟,黄菲,魏振承. 2017

[15]荔枝果肉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张名位,董丽红,张瑞芬. 2019

[16]茶皂素提取纯化技术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杜金婷,李雁,张雁,骆碧群,林江,王佳佳,廖娜. 2021

[17]缩合单宁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彭凯,黄文,戴文因. 2021

[18]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郜礼阳,林威鹏,张风姬,周巧仪,刘淑媚,熊蔓,凌彩金. 2021

[19]青梅中梅素的化学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邹波,徐玉娟,杨帆,余元善,余洋洋. 2020

[20]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