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根际土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佩 1 ; 罗佳琳 1 ; 黄丽颖 1 ; 王宁 1 ; 于建光 1 ; 薛利红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秸秆还田;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氮肥施用;酶活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2264-22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江苏泰州高砂土和江苏常州黄泥土两种稻麦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袋法,基于温室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单独还田(S)、秸秆与常规氮肥配施(SN)、秸秆与高量氮肥配施(SHN)3种施肥模式对水稻成熟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脱氢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区土壤相比,两种类型稻田根际区土壤脱氢酶、脲酶、羟胺还原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2.4%~48.7%、13.4%~70.9%、12.4%~23.0%,仅江苏常州S处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效应不显著;同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江苏泰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34.2%~44.7%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49.6%~87.1%,以及江苏常州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243.8%~270.5%。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秸秆与氮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区土壤中脱氢酶活性14.2%~62.7%,脲酶活性8.2%~54.4%,以及羟胺还原酶活性3.8%~18.0%(江苏常州非根际土脲酶和江苏泰州SN处理羟胺还原酶除外);与以上3种酶不同,根际区土壤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氮肥施用的响应与非根际区显著不同。基于主成分分析(PCoA)显示,土壤类型、根际效应、氮肥施用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且氮肥施用显著改变了非根际/根际土壤酶活性;方差分解分析(VPA)表明,3种因素共解释土壤酶活性变异量的63.5%,其中根际效应与氮肥施用影响效应较大,其贡献率达32.8%和20.8%。

  • 相关文献

[1]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苏省氮肥施用适宜性分析——以2000年为例. 朱大威,黄耀,金之庆,张稳,姜军. 2008

[2]施氮对两优培九根系生长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 张岳芳,王余龙,陈留根,董桂春,杨连新,黄建晔,陈培峰. 2007

[3]氮肥施用对甘薯源库关系建立、发展和平衡的影响. Ning Yun-wang,宁运旺. 2014

[4]牛蒡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 王样庭,陈玲,王陶,李文,李同祥,刘洵. 2018

[5]茶树根系内生真菌与根际土壤真菌的季节多样性分析. 胡雲飞,张玥,张彩丽,杨路成,陈暄. 2013

[6]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赵帆,赵密珍,王钰,关玲,庞夫花. 2019

[7]小麦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戴濡伊,吴季荣,徐剑宏,俞明正,史建荣. 2013

[8]不同连作年限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徐筋燕,何晓兰,邵明灿,万云龙,刁亚梅,杨中海,郭书巧. 2023

[9]菇-菜轮作对连作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及辣椒死苗率的影响. 田福发,张黎杰,周玲玲,刘金兵,姜若勇,吴绍军,王夏雯,余翔,孟佳丽. 2016

[10]不同连作年限草莓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 赵帆,赵密珍,王钰,庞夫花. 2017

[11]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2]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3]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生态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徐世林,田文科,陈伟民,袁秦. 2007

[14]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15]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6]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7]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18]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19]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20]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