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某火电厂余氯排放对附近牡蛎消瘦、死亡原因的分子诊断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盎绿 1 ; 姜红梅 2 ; 晁敏 1 ; 王云龙 1 ; 沈新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余氯;牡蛎;基因组模板稳定性;RAPD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08 年 27 卷 06 期

页码: 326-3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火电厂余氯排放对牡蛎养殖区牡蛎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火电厂附近牡蛎与对照组牡蛎的生物学特性(平均壳长、平均壳宽、平均重量等)差异显著(P<0.05),室内模拟试验中随着余氯污染浓度的增加,牡蛎死亡现象更加严重;随着余氯处理浓度的增加,牡蛎的RAPD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谱带的消失以及谱带荧光强度的减弱,即牡蛎的基因组模板稳定性(GTS)随着余氯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更加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相关性较好(y=-105.16x+102.98,R2=0.9788),GTS与牡蛎的死亡率相关性也较好,呈现出负相关(y=-0.7422x+96.526,R2=0.973)。另外,火电厂附近牡蛎与余氯模拟曝露试验牡蛎的GTS及特征带谱比较发现,其GTS和死亡率正好介于0.2~0.5mg·L-1余氯处理组之间,牡蛎长期受到的余氯的影响程度相当于室内余氯短期模拟试验中0.35mg·L-1左右的余氯处理。研究结果也表明DNA多态性(RAPD)技术可用于相关的水生生态影响评价。

  • 相关文献

[1]大亚湾核电站余氯排放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张穗,黄洪辉,陈浩如,彭云辉,王肇鼎,方正信,高红莲. 2000

[2]水温和余氯对黑棘鲷仔鱼存活的影响. 晁敏,王云龙,沈新强. 2011

[3]机械卷载和余氯对渔业资源损失量评估初探. 徐兆礼,张凤英,陈渊泉. 2007

[4]涉海电站取排水口工程设计环保措施. 徐兆礼,李鸣,张光玉,何新春. 2011

[5]冷排水中余氯对鱼类毒理效应和资源损失量估算方法的研究. 柏育材,李鸣,徐兆礼,张光玉,阙江龙. 2011

[6]余氯对小球藻的影响以及损失评估. 金施,孙岳,徐兆礼,毕亚梅,孙鲁峰. 2014

[7]水温和余氯对黑棘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晁敏,王云龙,沈新强. 2011

[8]牡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0

[9]红海湾浅海滩涂牡蛎养殖模式的研究. 张汉华,梁超愉,吴进锋,邱丽华,王江勇. 2001

[10]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总汞含量变动趋势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WANG Xue-feng,王学锋,JIA Xiao-ping,贾晓平,CHEN Hai-gang. 2011

[11]牡蛎超声波清洗工艺的初步研究. 张敬峰,费星,沈建,郑晓伟,秦小明,章超桦. 2011

[12]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13]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14]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PCB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15]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贾晓平,林钦,蔡文贵,李纯厚. 2000

[16]牡蛎酶解工艺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蔡树杏,王锦旭. 2019

[17]基于种特异性PCR及线粒体基因标记的天津沿海牡蛎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津伟,张天喆,高燕,吴弘,高雨,闫春财,胡利莎. 2019

[18]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 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黄珂. 2019

[19]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 S rR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蒋伟明,陈秀荔,赵永贞,陈晓汉,江世贵,李咏梅. 2008

[20]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间的关系.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