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岗 1 ; 刘桂华 1 ; 范成五 1 ; 张邦喜 1 ; 敖明 1 ; 柴冠群 1 ; 秦松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站

关键词: 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2146-21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 相关文献

[1]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胡岗,刘桂华,范成五,张邦喜,敖明,柴冠群,秦松. 2018

[2]紫花苜蓿——小麦轮作对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马伦兰,马培杰,苏生. 2017

[3]酒糟生物炭短期施用对贵州黄壤氮素有效性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张萌,刘彦伶,魏全全,芶久兰. 2020

[4]小麦玉米大豆不同方式间套作效果分析. 何元农,黄建斌. 1989

[5]麦玉豆全年复种方式与供N水平及分配重心的平衡关系. 何元农,黄建斌,王清华,何言章. 1993

[6]小麦行间冬副作物与麦玉豆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关系. 何元农,何言章,王清华. 1992

[7]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范成五,罗益,王文华,张邦喜,秦松,蔡景行. 2014

[8]贵州山区坡耕地钾素输入与输出研究. 陈正刚,李剑,朱青,王小多. 2009

[9]黔中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坡面防护技术研究. 夏锦慧,邓英,陈明华,肖厚军,蒋太明. 2004

[10]贵州坡耕地三种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朱青,陈正刚,李剑,熊燕华. 2012

[11]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研究. 程李,王小波,陈正刚,朱青,李剑. 2013

[12]坡耕地经济植物篱建设技术. 秦松,夏锦慧,邓英,李杰. 2004

[13]降雨对贵州坡耕地不同种植制度钾素的影响. 程李,王文华. 2014

[14]黔中黄壤坡耕地区域降水及其氮磷输入特征. 罗益,张邦喜,范成五,王文华,柳玲玲,任婧,秦松. 2015

[15]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 朱青,王兆骞,尹迪信. 2008

[16]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17]经济植物篱在防治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及效果. 陈一兵,朱青,郭云周,朱钟麟. 2005

[18]绿肥阻控贵州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应用. 朱青,崔宏浩,张钦,林海波,陈正刚,曹卫东. 2016

[19]南方红黄壤区经济植物篱配合平衡施肥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陈正刚,朱青,王文华,李剑. 2006

[20]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张邦喜,李渝,秦松,李国学,蒋太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