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DTA-6和S3307对大豆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调控的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崔洪秋 1 ; 冯乃杰 1 ; 孙福东 1 ; 刘春娟 1 ; 何天明 1 ; 赵晶晶 1 ; 刘洋 1 ; 龚屾 1 ; 师臣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 L.);花荚脱落;调节剂;生理;DTA-6;S3307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15 期

页码: 2921-29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半干旱地区,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型和延缓型调节剂作用下,大豆花荚发育过程中存留和脱落荚生理效应差别,探讨调节剂减少大豆脱落作用的生理效应,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途径。【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始花期(R1)对3个大豆品种绥农28(SN28)、垦丰16(KF16)、合丰50(HF50)分别叶面喷施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和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从喷药后第35天(R5)开始第1次取样,每隔7 d取样1次。采集存留和脱落的花荚,并将荚皮与籽粒分开,液氮速冻30 min,取出置于低温冰柜中(-40℃),待全部样品收集完毕,统一测定。比较研究各处理中存留和脱落荚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脱落酶、可溶性物质等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1)随着荚发育进程,脱落荚中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存留荚,脱落纤维素酶(abscission cellulose,A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显著低于存留荚。(2)DTA-6和S3307都能够调控大豆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二者过程不同,结果相似。二者调控效应表现为:总体上降低了存留荚MDA含量,提高了SOD、POD活性,效果S3307优于DTA-6,在绥农28和垦丰16鼓粒中早期,合丰50鼓粒后期阶段性的降低了存留荚AC活性、PG活性。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差别随着荚的生育进程,随之变化,不同荚生育时期,差异幅度不同。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指标的差异也受品种内在遗传因素影响。【结论】脱落后的荚生理指标状态与存留荚相比表现为质膜过氧化作用增强,保护酶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可溶性物质增加,脱落酶活性降低可能受脱落过程环境影响较大。脱落荚和存留荚生理相关指标存在差异,并受荚发育时期和品种影响。DTA-6和S3307调控后存留荚具有较强的生理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膜损伤、渗透调节、保护酶系统、脱落酶活性降低等均对降低脱落有积极的响应。

  • 相关文献

[1]S_(3307)和DTA-6对芸豆生殖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王畅,赵海东,冯乃杰,郑殿峰,梁晓艳,齐德强,李建英,韩毅强,黄文婷. 2018

[2]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崔洪秋,冯乃杰,孙福东,刘涛,李建英,杜吉到,韩毅强,郑殿峰. 2016

[3]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项洪涛,李琬,郑殿峰,王诗雅,何宁,王曼力,杨纯杰. 2021

[4]小豆根系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S3307的缓解效应. 项洪涛,李琬,何宁,王强,曾玲玲,王曼力,杨纯杰,冯延江. 2022

[5]烯效唑和激动素对水渍胁迫下黎小豆叶片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马爽. 2016

[6]不同调节剂及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分析. 孙玉友. 2000

[7]新型调节剂对大豆生理生化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宋柏权,冯乃杰,李建英,郑殿峰. 2006

[8]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花芽诱导的研究. 谭巍,刘博文,张毓,王娟. 2013

[9]马铃薯生长期喷施调节剂对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李宝华,徐春全. 2002

[10]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郭泰,贾会彬. 2017

[11]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盖志佳,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孟庆英,谷维,陈磊. 2019

[12]干旱胁迫对冷季型草坪草生理指标影响. 王超,王冠,张璐. 2020

[13]除草剂对亚麻幼苗及其生理影响的研究. 康庆华,王玉富,路颖,杨学,宋宪友,刘燕,张福修,关凤芝. 2002

[14]小豆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应激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 项洪涛,李琬,何宁,刘佳,王诗雅,王曼力,王彤彤,杨纯杰. 2021

[15]玉米耐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扈光辉,张志武,杨德光. 2014

[16]3种冰草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王晓龙,李红,米福贵,杨曌,杨伟光,李莎莎,柴华,高海娟,吴玥. 2021

[17]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及相关研究. 孟英,李明,王连敏,王立志,冯延江. 2009

[18]玉米耐冷的生理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于滔. 2016

[19]大豆抗腐霉根腐病的生理差异研究. 魏崃,王伟威,李馨园,喻德跃,刘丽君. 2017

[20]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影响作物产量的光合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张春雨,李彦生,于镇华,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吴俊江,殷奎德,金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