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015年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种类与危害程度调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沐慧 1 ; 王媛媛 1 ; 陈井生 2 ; 颜秀娟 3 ; 刘晓宇 1 ; 段玉玺 1 ; 朱晓峰 1 ; 陈立杰 1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大豆;东北地区;病害鉴定;病情指数;发病率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4 期

页码: 643-648+6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近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发生的种类和发病程度,于2015年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大豆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常见有20种病害发生,危害最严重的是大豆根腐病,三省平均的病情指数为49.81,发病率98%;其次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平均病情指数46.53,发病率82.67%;叶部病害以大豆霜霉病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平均病情指数33.01,发病率64%,其次褐纹病发病率在叶部病害中最高,达70%,但病情指数略低,为18.61。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有演变成主要病害的潜在风险。个别病害如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发生仍较为严重。少数病害仅在单独省份地区发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大豆田病害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 相关文献

[1]长春和哈尔滨地区李子红点病发生危害调查. 陈井生,苗雨瞳,张鹏,刘大伟. 2018

[2]玉米灰斑病发生趋势研究. 李志勇,梅丽艳. 2008

[3]小麦赤霉病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关系初步研究. 张匀华. 2000

[4]环境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影响.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肖佳雷,刘迎雪,宫秀杰. 2010

[5]浅析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王振,袁明,韩冬伟,张笛,孙浩月,朱治佳,王连霞,高海峰,汤志平,高博. 2023

[6]东北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田间调查. 郭梅,马纪,李学湛,胡林双,白艳菊,王晓丹,闵凡祥,于德才,高艳玲,王文重,范国权. 2006

[7]土壤温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及雌穗症状的影响. 梅丽艳,李志勇. 2017

[8]盐碱地玉米青枯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徐磊,谭福忠,郑巍,师臣,崔洪秋,侯丽,卞景阳. 2017

[9]栽培技术对东北粳稻米米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禹尧,矫江,王连敏. 2009

[10]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1]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潜力、产业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 张伟明,陈温福,孟军,金梁,郭伟,赵洪亮. 2019

[12]苗床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返青及产量的影响. 张茂明. 2023

[13]我国东北地区稻米垩白发生规律研究. 矫江,王伯伦. 2003

[14]东北主要类型旱田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王秋菊,焦峰,刘峰,常本超,姜宇,米刚,周鑫,朱宝国. 2018

[15]东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 吴黎,张有智,解文欢,宋茜,李岩. 2023

[16]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朱宝国. 2021

[17]东北地区蚯蚓养殖方法综述. 刘丽,徐洪岩,张明爽. 2021

[18]东北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李良刚. 2023

[19]基于WOFOST模型的东北地区春小麦水分平衡模拟与验证. 张铁楠,许为政,魏湜,顾万荣,贺丹,芦玉双,钱诚,陈琦,李晶. 2015

[20]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张志文,白宏超,刘争,李文光,杨光,郑宝江.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