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移斌 1 ; 艾晓辉 2 ; 宋怿 3 ; 董靖 2 ; 胥宁 2 ; 姜兰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产研究所

3.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病理;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9 年 31 卷 08 期

页码: 1239-12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濒死黄颡鱼腹水中分离到一株细菌HS01,对分离株理化特性及DNA序列进行检测,根据理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分离株HS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并表现强毒力,对黄颡鱼的半致死剂量为2.51×10~5 CFU·g~(-1),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感染菌一致菌株,因此确定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分离株对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奈替米星及氟苯尼考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链霉素、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6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妥布霉素及红霉素这4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细菌性败血症引起鲫凝血障碍的研究. 史成银,朱心玲,卢全章. 1998

[2]蛙类歪头、破头与白眼综合征病原分析. 李旭东,刘永涛,杨先乐,杨移斌,艾晓辉. 2022

[3]快速高效miRNA分析流程在黄颡鱼中的应用. 王平平,卢建国,王乐,栾培贤,王秋实,张晓峰. 2016

[4]大口黑鲈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刘春,李凯彬,王庆,马必勇,卞荣玲. 2012

[5]施氏鲟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孟彦,肖汉兵,张林,李罗新,曾令兵. 2007

[6]青鱼肠道出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波,曾令兵,罗晓松,徐进,肖艺,周勇. 2010

[7]异育银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 刘亚楠,梁利国,顾伟,谢骏. 2012

[8]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王浩,王元,房文红,周俊芳,胡文娟. 2015

[9]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宋晓玲,黄倢,杨冰,史成银,张立敬. 2003

[10]泥鳅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杨鸢劼,陈辉,金日奉,段金荣. 2004

[11]凡纳滨对虾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VS)的病原、病理分析. 王印庚,于永翔,刘潇,张永刚,张正,廖梅杰,李彬,蔡欣欣,荣小军,罗坤. 2021

[12]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 国子娟,王印庚,荣小军,廖梅杰,郭华荣,韩倩. 2014

[13]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IHHNV-WSSV共感染率调查分析及其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胡文娟,房文红,江敏,张健龙,王元,顾德平,胡伟国,于忠利,周俊芳. 2015

[14]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镜鲤溃疡病. 卢彤岩,杨雨辉,刘红柏. 2000

[15]水产源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性及QRDR基因突变分析. XUE Hui-juan,薛慧娟. 2012

[16]黄颡鱼Cytb基因的克隆及其鲶形目的系统进化分析. 梁宏伟,呼光富,李林,李忠,邹桂伟. 2009

[17]黄颡鱼鳍组织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宋立民,王卫民,王玉芬. 2010

[18]3个湖泊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CYP1A1和GST的比较及其功效分析. 宋超,钟立强,裘丽萍,陈校辉,刘颖. 2013

[19]四种添加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杨雨生,王洋,曾祥茜,杨广,朱国霞,张宝龙,吴旋,白东清. 2018

[20]大型溞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部分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 张红霞,王洋,吴旋,曾祥茜,杨广,张建超,朱国霞,白东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