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秀娟 1 ; 阮宏椿 1 ; 杜宜新 1 ; 陈福如 1 ; 王茂明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福建省植保植检站

关键词: 稻瘟病菌;致病性;无毒基因;毒力频率;福建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7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337-3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41个已知抗性基因水稻品种测定2003—2006年从福建省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主要稻区采集分离的8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与所有测试抗病基因相应的无毒基因,其中66.67%的稻瘟病菌株表现较强致病力。病菌群体对水稻抗病基因Pi-d2、Pi-k(1)、Pi-km、Pi-kh、Pi-1(1)、Pi-z5(1)、Pi-z5(2)和Pi-1(2)的毒力频率均低于10%,提示这些抗病基因在福建省可作抗源使用。2003—2006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40、37、36和38个无毒基因,其中有3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有30个无毒基因在5个主要稻区均有分布,Avr-a(2)、Avr-3(2)、Avr-ks、Avr-4b、Avr-b、Avr-kp(C)、Avr-km(C)、Avr-ta(C)、Avr-11(C)、Avr-19(t)、Avr-t和Avr-a(1)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与之相对应的抗病基因在福建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含有17、14、23、18和16个无毒基因组合的病菌较多,其组合频率分别为13.79%、10.34%、9.20%、8.05%和8.05%。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稻瘟病菌对主要抗瘟基因及主栽品种的致病性分析. 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甘林,杨秀娟,陈福如. 2016

[2]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源育种利用研究简报. 甘代耀,翁启勇,王乌齐,江文清. 1999

[3]稻瘟菌效应蛋白研究进展. 郑月琴,林艳,何燕华,陈松彪,王锋. 2013

[4]寄主植物与病原菌免疫反应的分子遗传基础. 杨德卫,李生平,崔海涛,邹声浩,王伟. 2020

[5]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克隆、育种利用及稻瘟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杨德卫,王莫,韩利波,唐定中,李生平. 2019

[6]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无毒基因组成及与致病力关系分析. 郑雪芳,刘波,朱育菁. 2016

[7]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刘海涛,徐倩,何炜,魏林艳,张建福,谢华安. 2016

[8]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 ^A丁中文^B1%^A陈奇榕^B2%^A黄华弟^B3%^A林梅^B4. 2004

[9]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韦晓霞,胡菡青,吴如健,钟秋珍,吴少华,郑少泉. 2006

[10]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王义祥,翁伯琦. 2005

[11]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历程、主要成效与若干对策. 翁伯奇,陈奇榕. 2004

[12]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黄庭旭,郑家团,游晴如,杨东,张水金,董瑞霞,涂诗航,周鹏. 2012

[13]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研究. 关文瑜,杨军,曾玉荣. 2005

[14]福建农业结构对闽台土地合作利用的影响. 周江梅,林卿. 2002

[15]浅述福建茶业产业化建设. 林铭琳,杨如兴. 2000

[16]区域经济整合与台湾海峡经济区构建. 刘克辉. 2005

[17]对福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 林梅,张伟利,刘碧云,蔡素星. 2011

[18]浅谈新形势下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策略. 杨军. 2005

[19]台湾农业高科技发展与闽台合作策略. 冯玉兰. 2002

[20]福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杨军.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