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有关大豆化学成份的相关性、生态地理分布和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费家骍 1 ; 祝其昌 1 ; 凌以禄 1 ; 沈克琴 1 ; 顾和平 1 ; 张秋荣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83 年 01 期

页码: 15-24

摘要: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