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洋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氯虫·噻虫嗪;毒死蜱;Bt;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4 年 11 期

页码: 66-68

摘要: 为明确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480g·L-1毒死蜱乳油和Bt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对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88%、92.51%和88.2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是9.52%、9.30%和8.48%,3种药剂均可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

  • 相关文献

[1]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李敦松,罗宝君,赵秀梅,郑旭,袁明,姜晓军,何康来. 2019

[2]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2016

[3]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及效益比较. 赵秀梅,张树权,曲忠诚,李敏,王立达,李青超,武琳琳. 2014

[4]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 王振营,张树权,王连霞,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刘洋. 2014

[5]毒死蜱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与安全评价. 刘峰,张晓波,任红波,金海涛,马文琼,潘博,李阳. 2011

[6]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及寄主专化性分析.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2018

[7]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王亚洲. 1993

[8]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2

[9]四种防控技术对谷田螟虫田间防效测定. 曲忠诚,王立达,迟莉,赵秀梅,郑旭,于洋,柴丽丽,闫锋. 2019

[10]玉米自交系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初报. 钟占贵,张坪,李春霞. 1992

[11]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12]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13]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曹丽萍. 2021

[14]哈尔滨地区不同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效果研究. 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2023

[15]15种除草剂对野黍的防治效果. GUO Yu-lian,郭玉莲,HUANG Chun-yan,黄春艳,HUANG Yuan-ju. 2014

[16]生物制剂防治蜜蜂大小蜂螨的研究. 高夫超. 2005

[17]春播延迟条件下大豆苗期病虫草药害防控措施. Yao Liangliang,姚亮亮,郭泰. 2013

[18]疫霉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刘卫平. 2002

[19]利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王克勤. 1999

[20]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