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甘薯高效益栽培方式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小丁 1 ; 谢一芝 1 ; 贾赵东 1 ; 尹晴红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鲜食甘薯;豆类蔬菜;轮作;栽培方式;效益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9 年 05 期

页码: 117-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种植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收益在9万元/hm2以上;在苏北地区种植紫心或红心鲜食甘薯品种,收益1.8万元/hm2左右,若与豆类蔬菜轮作,则收益在3万元/hm2以上。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并采取合理的栽培方式,在保证鲜食甘薯的生产效益的同时提高单位土地的种植效益。

  • 相关文献

[1]剑河县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杨澍雨,程志飞,马林. 2024

[2]江苏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 曾燕楠,程润东,王勇,张礼浩,王庆南. 2017

[3]肥料配比对鲜食甘薯产量及品质的作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晓峰. 2018

[4]鲜食甘薯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技术规程.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张铅,刘帅,谢一芝. 2021

[5]施磷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徐薯32为例. 刘明,郑冬梅,靳容,赵鹏,张强强,朱晓亚,王静,唐忠厚. 2023

[6]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10

[7]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09

[8]鲜食甘薯商品化栽培技术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尹晴红. 2009

[9]不同栽培方式下“甬优8号”的产量表现与干物质积累特征. 王文青,王冬明,顾俊荣. 2017

[10]毒死蜱在不同栽培方式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刘腾飞,魏艳,纪茹娟,蒋宝南,杨代凤. 2017

[11]不同栽培密度下一穴双苗对镇油7号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葛永申,张丽佳,杨军,岳绪国. 2018

[12]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棉田玉米螟的影响.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李清云. 2003

[13]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姜义平,肖留斌,赵静,谭永安,邱晨. 2020

[14]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顾大路,杜小凤,杨文飞,文廷刚,贾艳艳,钱新民,孙爱侠,施洪泉,高怀中,王伟中. 2020

[15]不同栽培方式下C_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许能祥,丁成龙,董臣飞,张文洁,程云辉,顾洪如. 2015

[16]栽培方式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国伟,王晓婧,周玲玲,刘瑞显,杨长琴. 2019

[17]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海生,张洪程,戴其根,吕修涛,霍中洋,许轲,吕川根. 2000

[18]不同栽培方式对新大粒1号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GU He-ping,顾和平,陈华涛,CHEN Hua-tao,CAO Qing-sui. 2012

[19]除草剂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药害的评价. 吴竞仑,李春爽. 2005

[20]除草剂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药害的评价. 吴竞仑,李春爽. (Mis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