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应用in vitro法评估土壤性质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顺安 1 ; 王飞 2 ; 李晓华 3 ; 王海 3 ; 万小春 4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3.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4.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

关键词: in vitro试验;铅;土壤性质;生物可给性;影响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研究

ISSN: 1001-6929

年卷期: 2013 年 26 卷 08 期

页码: 851-8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取22种典型土壤样品,应用2种in vitro(体外模拟)试验方法——SBET法(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和PBET法(physiologically-based extraction test,生物原理提取法),定量阐明土壤性质对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为18.78%~77.08%,平均值为44.14%;P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为0.72%~50.51%,平均值为13.77%.除赤红壤和贵州黄壤外,其余20种土壤样品均表现为SBET法中Pb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高于PBET法,并且随着土壤pH的增长,2种方法的差距更加显著.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SBET法中,对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土壤中w(黏粒),其次为pH,二者可以解释69.49%的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在PBET法中,对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pH,其次为w(黏粒),二者可以解释73.65%的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说明,污染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可以根据土壤pH和w(黏粒)进行预测.

  • 相关文献

[1]水化氯铝酸钙与传统钝化剂降低土壤镉生态及健康风险的对比研究. 陈晓晨,黄艺佳,赵桐,张福祥,赵琦,陈禹西,张剑宇,张旭钏,肖艳春,杨桂芳. 2022

[2]紫云英与有机物料连续还田在黄泥田水稻稳产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王飞,王利民,何春梅,刘彩玲,李清华,张辉,游燕玲,黄毅斌,黄建诚. 2022

[3]不同生育期施加超细磷矿粉对水稻吸收和转运Pb、Cd的影响. 张青,王煌平,孔庆波,栗方亮,罗涛. 2020

[4]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对镉、铅的吸收特性. 江川,朱业宝,陈立喆,张丹,王金英. 2019

[5]田间条件下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铅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陈玉真,单睿阳,王峰,陈常颂,尤志明,臧春荣,余文权. 2020

[6]毛头鬼伞子实体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性. 蔡丹凤,陈丹红,林桂荣,卢政辉,蔡志欣,林园,林应椿,陈美元,王泽生. 2011

[7]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变化的研究. 张方舟,林郑和,邬龄盛,王振康. 2008

[8]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土壤系统Cd和Pb的钝化效果研究.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7

[9]含铝钝化剂对蔬菜-土壤系统Cd和Pb的钝化效果.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7

[10]松蔸栽培茯苓重金属累积规律研究. 蔡丹凤. 2012

[11]台湾农业发展态及其对福建农业的影响. 杨辉. 2000

[12]镉(Cd)对姬松茸菌丝生长的影响. 杨春香,林新坚,林跃鑫. 2004

[13]湿度对田间自然热罩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影响. 林雄杰,范国成,胡菡青,王贤达,Yulu Xia,蔡子坚,刘波. 2014

[14]不同栽培基质对睡莲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张燕青,李章汀,魏云华,陈阳. 2018

[15]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对巨峰葡萄的影响. 刘鑫铭,陈婷,刘锡铭,雷龑. 2019

[16]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 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尤志明. 2012

[17]环境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游晴如,黄庭旭,马宏敏. 2006

[18]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 黄秀声,翁伯琦,黄勤楼,雷景桂,罗涛,陈钟佃. 2010

[19]几种常用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影响. 陈霞,张艳璇,季洁,林坚贞. 2007

[20]2015年‘苏迪罗’台风对福建葡萄产业的影响与分析. 陈婷,雷龑,刘鑫铭,蔡盛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