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祥瑞 1 ; 王让剑 1 ; 杨军 1 ; 郭吉春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白茶;感官品质;生化成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2014-201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在白茶感官品质决定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新选801、新选807、福鼎大毫和金牡丹4个茶树品种分别在3个不同萎凋条件下制得的12个白茶茶样为材料,测定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还原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及感官审评得分,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对主要化学成分与白茶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白茶的感官审评得分与氨基酸含量(R=0.855)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还原性糖含量(R=0.680)成显著正相关,与水浸出物含量(R=-0.873)和酚氨比(R=-0.841)成极显著负相关;对感官品质直接正面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为还原性糖和氨基酸;而茶多酚和咖啡碱则对感官品质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 相关文献

[1]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2]萎凋温度对茶鲜叶萎凋失水及白茶品质的影响. 林清霞,项丽慧,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林. 2019

[3]丹桂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王贵芳,陈荣冰. 2009

[4]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5]白茶自然萎凋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动态研究. 张应根,陈林,陈泉宾,王秀萍,王振康,邬龄盛. 2016

[6]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陈林海,宋丹丹,潘哲瀚,陈键. 2010

[7]优510白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陈常颂,游小妹,王秀萍,钟秋生,林郑和,陈志辉. 2012

[8]萎凋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 陈志辉,陈常颂,游小妹,林郑和,钟秋生. 2012

[9]室温贮藏对花果香红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宋振硕,卫聿铭,李铁汉,项丽慧,张应根,陈林,宁井铭. 2024

[10]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 蔡子坚,胡菡青,韦晓霞,陈瑾,林雄杰,范国成,吴如健. 2012

[11]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叶新福,陈文光. 2022

[12]杂交鲍子一代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林娟娟,闵志勇,陈强. 2010

[13]苦瓜单株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大忠,温庆放,康建坂,李永平,薛珠政. 2008

[14]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 张海峰. 2005

[15]甜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纪荣昌,卢和顶,林建新,陈山虎,童川拉. 2008

[16]白茶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尤志明,高香凤,杨如兴,陈林,邬龄盛,张磊. 2009

[17]白茶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尤志明,高香凤,杨如兴,陈林,邬龄盛,张磊. 2009

[18]瑞香等3个高香型红茶与乌龙茶兼用新品种的主要性状. 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林郑和,钟秋生,陈荣冰. 2011

[19]基于UPLC-MS/MS同时分析福建乌龙茶和白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 黄彪,刘文静,方灵,韦航,吴建鸿,傅建炜. 2020

[20]陈年白茶香气成分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宁芊,韦航,陈美卿,方灵,史梦竹,傅建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