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粳稻花培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婷婷 1 ; 王健康 1 ; 丁成伟 1 ; 郭荣良 1 ; 吴玉玲 1 ; 徐家安 1 ; 王友霜 1 ; 赵轶鹏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粳稻;花培植株;倍性鉴定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4 年 12 卷 03 期

页码: 130-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通过细胞学、形态学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对粳稻F1代花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印记液撕取法观察花培植株的气孔形态、大小以及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并辅以形态学鉴定,是粳稻花培植株群体早期倍性快速判别的简单有效的办法。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和染色体计数验证,结果准确可靠。判别标准如下:单倍体粳稻叶片的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8,长短轴长平均值分别为11.3μm和6.7μm;而叶绿体数6~16,长短轴长平均值为19.8μm和11.2μm的可视为二倍体;气孔叶绿体数主要分布在10~22之间,长短轴长平均值为30.2μm和14.4μm的可视为四倍体。

  • 相关文献

[1]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加倍及倍性鉴定. 张振超,戴忠良,秦文斌,姚悦梅,潘永飞,肖燕,潘跃平. 2014

[2]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张振超,耿鑫鑫,戴忠良,潘跃平,王兵,许玲,颜志明,周伟军. 2013

[3]利用二甲戊乐灵创制薄皮甜瓜同源四倍体. 王康,何林池,魏小云,邢建美. 2015

[4]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崔群香,朱凌丽,刘卫东,朱士农. 2009

[5]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草莓倍性方法的优化. 于红梅,王静,赵密珍,孟宪凤. 2012

[6]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7]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8]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9]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0]江苏抗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陈涛,赵庆勇. 2010

[11]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12]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13]江淮稻区中熟中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2003

[14]粳稻外观品质选择效果研究.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赵凌. 2006

[15]吴江广福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王才林,丁金龙. 2007

[16]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Tang Linghua,汤陵华,Sun Jiaxiang,孙加祥,Udatsu Tetsuro,宇田津徹朗,Sato Youitiro,佐藤洋一郎. 2007

[17]江苏高淳县薛城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王才林,周裕兴,王志高,张金喜. 2007

[18]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9]不同粳稻品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情况的调查研究. 卢百关,方兆伟,刘汉青,樊技伟,任立凯,王学红,潘启民. 2006

[20]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 张洪熙,张祖建,王才林,杨建昌,赵步洪,秦德荣,陈新红,王建平,孙菊英.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