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防治效果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和平 1 ; 陈新 1 ; 陈华涛 1 ; 崔晓燕 1 ; 袁星星 1 ; 张红梅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蚕豆;赤斑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3 期

页码: 329-33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4~6月,于蚕豆结荚初期开始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d调查蚕豆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成熟前调查蚕豆的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收获期调查蚕豆百粒重及产量。【结果】不同杀菌剂处理后,蚕豆赤斑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蚕豆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其中发病率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最低,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裁菌、百泰处理;病情指数以裁菌处理最低,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处理;不同杀菌剂处理对单株荚数影响较小;每荚粒数以裁菌处理最多,其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百泰处理;百粒重以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重,其次为裁菌、25%咪鲜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泰处理;小区产量以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高,其次是裁菌、25%咪鲜胺、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结论】裁菌、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百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咪鲜胺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可用于蚕豆赤斑病的防治。

  • 相关文献

[1]不同药剂对蚕豆赤斑病综合防控效果分析及综合防控体系研究.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顾和平,陈华涛,张红梅,刘晓庆,张智民. 2015

[2]南通市蚕豆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王凡,卞晓春,刘陈玮,徐仁超,陆红臣,吴春芳. 2024

[3]5种杀菌剂对紫云英菌核病大田防效测定. 杨光,乔利,吕玉虎,周长勇,郭晓彦,陈雪青,潘兹亮. 2017

[4]8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评价. 宋益民,丛国林. 2015

[5]草莓定植后生物药剂灌根对炭疽病防控和生长的影响. 邬劼,吉沐祥,王晓琳,黄洁雪,范亚君. 2022

[6]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孙海燕,原征,疏燕,张兴,张爱香,陈怀谷. 2021

[7]大蒜叶枯病田间药剂防治研究. 樊继德,孙厚俊,徐振,张成玲,杨冬静,谢逸萍. 2017

[8]药剂组合混用防治小麦后期病害效果研究. 陈香华,孙书阳,陈亚丽,李美霞,周长勇,曹凯歌,王晓飞,巨亚雯,钱新. 2023

[9]不同杀菌剂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评估. 陈宏州,韩凯,杨红福,吴琴燕,徐超,缪康,姚克兵,庄义庆. 2022

[10]施药频次对水稻穗颈瘟防控效果及糙米中药剂残留的影响. 张国,于居龙,凌鸿,张新凤,程金金,朱凤,余向阳,张建华,姚克兵,束兆林. 2024

[11]蚕豆立体种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吴春芳,姜永平,吴菊芳. 2006

[12]蚕豆"干改鲜"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吴春芳,姜永平,吴菊芳. 2004

[13]蚕豆对改善公众营养作用的研究. 吴春芳,姜永平,唐纪华,钱海民,吴菊芳. 2006

[14]设施鲜食蚕豆冻害的影响因素. WU Chun-fang,吴春芳,YIN Shu-yu,尹淑瑜,BIAN Xiao-chun. 2012

[15]人工春化对蚕豆生理指标及植株表型的影响. 卞晓春,刘水东,曹云英,吴春芳. 2016

[16]江苏省蚕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 马镜娣,庞邦传,王学军,汪凯华,陈柏森. 2002

[17]设施蚕豆群体结构消长的影响因素. 夏礼如,尹淑瑜,卞晓春,吴春芳. 2013

[18]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卞晓春,吴春芳. 2017

[19]蚕豆产量研究与高产育种. 崔世友,缪亚梅. 2004

[20]论蚕豆在南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吴春芳,金丽华,崔世友,马祥建,徐建平,姜永平.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