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天珩 1 ; 田辉伍 2 ; 王涵 1 ; 段辛斌 2 ; 刘绍平 2 ; 陈大庆 2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铜鱼;产卵;影响因子;长江上游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5 年 39 卷 08 期

页码: 1099-1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年透明度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鱼卵发育时期和流速推测江津白沙至羊石及榕山至兆雅两个江段为铜鱼的主要产卵区域,该区域铜鱼产卵量约占铜鱼产卵总量的56.96%。研究表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对铜鱼产卵行为产生了影响,建议工程运行期间应根据长江上游铜鱼的产卵条件进行科学调度,并禁止在产卵江段进行捕捞。

  • 相关文献

[1]长江上游铜鱼体内全氟辛烷磺酸(PFOS)残留分布特征. 沈子伟,茹辉军,李云峰,张燕,吴湘香,李荣,李爱华,郭丽,倪朝辉. 2016

[2]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的年龄与生长. 田波,吴金明,梁孟,杜浩,危起伟. 2021

[3]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DDT的残留水平. 李荣,甘金华,徐进,危起伟. 2008

[4]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铜鱼种群参数和资源量评估.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5]长江中、上游铜鱼的生长特性. 庄平,曹文宣. 1999

[6]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干流铜鱼和圆口铜鱼的繁殖生态. 刘乐和,吴国犀,王志玲. 1990

[7]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的PCR-RFLP分析. 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刘凯,施炜纲. 2009

[8]长江下游江段铜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张敏莹,虞锐鹏,施炜纲. 2008

[9]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铜鱼的种群特征和资源量. 盖帅帅,李君轶,沈丽,方冬冬,危起伟. 2024

[10]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陈建武,汪登强,张燕,段辛斌,刘绍平. 2010

[11]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袁希平,严莉,徐树英,汪登强,张燕,陈大庆. 2008

[12]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长江上游中国鲇类一有效种(硬骨鱼纲:鲿科)(英文). 程建丽,张鹗,张建强,杨德国. 2016

[13]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申绍祎,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刘绍平. 2017

[14]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09

[15]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唐锡良,陈大庆,王珂,刘绍平,罗宏伟,段辛斌. 2010

[16]长江上游干流基于河床地形的深潭浅滩识别方法比较研究. 张辉,危起伟,杜浩,王韦. 2011

[17]长江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翟东东,蔡金,喻记新,王莹,刘红艳,熊飞,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1

[18]长江上游草鱼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 熊飞,刘红艳,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19]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长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段辛斌,田辉伍,高天珩,刘绍平,王珂,陈大庆. 2015

[20]长江上游中华金沙鳅和短身金沙鳅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龙安雨,田辉伍,汪登强,陈大庆,周湖海,段辛斌.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