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娅琴 1 ; 邹国燕 1 ; 宋祥甫 1 ; 付子轼 1 ; 潘琦 1 ; 刘福兴 1 ; 范洁群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浮床;浮游植物;N、P去除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0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196-20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的手段已得到国内外水环境工作者广泛关注。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水体富营养程度的重要表征。利用现场水池实验法,研究了一种沸石吸附和植物吸收协同去除水体氮磷、浮床内有足够水面空间的新型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与传统聚苯乙烯发泡板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比较。试验历时2个月,供试水体为河道水体,供试植物为陆生植物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试验设空白对照、框式浮床和传统浮床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隔2周对各处理水样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检测。浮游植物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前2周,供试水体由天然河道转入水池,综合环境的骤变导致各处理水体中蓝藻门的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螺旋藻(Spirulina Turp.)这2种大型藻类被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 Mey.)和小球藻(Chlorella Beij.)等小型藻类取代,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从20mg/L急剧下降至3mg/L以下。此后,空白对照处理组中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单峰回升,显著高于2种浮床处理组(P<0.05),并表现了框式浮床<传统浮床<空白对照的顺序。空白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在试验开始1.5个月时,暴发了以微囊藻(Microcystis Kütz)为优势种群的水华,其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80.22×106ind./L和5.21mg/L,贡献率在90%以上。水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两种浮床系统对各种形态的N、P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P<0.05),NH4-N和TP的去除效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并且框式浮床对N、P的去除效率高于传统浮床。结合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各种形态N、P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TP、TDP的显著正相关性(P<0.05),推测生态浮床系统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去除来实现的,同时,对P的高效去除也可能是浮床系统抑制蓝藻水华的因素之一。

  • 相关文献

[1]生态浮床对宁夏引黄灌区污染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 刘娅琴,付子轼,邹国燕,孔令彬. 2016

[2]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中生态浮床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潘琦,付子轼,刘福兴. 2015

[3]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对新型生态浮床的响应. 刘娅琴,邹国燕,宋祥甫,付子轼,刘福兴,潘琦,范洁群. 2011

[4]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刘娅琴. 2013

[5]生态浮床及辅助技术治理汇丰河黑臭水体. 刘福兴,付子轼,宋祥甫,赵培峰,邹国燕. 2009

[6]铜钱草对不同污染负荷模拟污水的净化效果初探. 袁泉,吕巍巍,刘娅琴,周文宗. 2019

[7]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周文宗,吴华莉,涂尾龙,王洪洋,张莺莺,曹建国,刘娅琴,黄伟伟,谈永松. 2020

[8]河道水稻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及鱼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王金庆,吕瑞敏,曾兰芳,于海瑞,封佳丽,刘长娥,付子轼. 2022

[9]不同覆盖度生态浮床净化污染水体的效果. 刘福兴,宋祥甫,付子轼,刘长娥. 2014

[10]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刘娅琴,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付子轼,潘琦. 2015

[11]浮游植物群落对不同沉水植物生境的响应. 宋芳芳,刘娅琴,宋祥甫,陈桂发,付子轼. 2014

[12]高密度养殖鳑鲏鱼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喻倩,王金庆,刘娅琴,宋祥甫. 2014

[13]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养殖蟹塘浮游植物群落分析. 张旭,周丽,蔡敏,崔娜欣,邹国燕,赵志勇,袁泉,黄伟伟,张亚雷.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