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西省南部夏播大豆区试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博 1 ; 卫玲 1 ; 肖俊红 1 ; 杨海峰 1 ; 段学艳 1 ; 陈爱萍 1 ; 任瑞兰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产量;农艺性状;区试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295-1298

摘要: 为了解山西南部夏大豆区试品种和试点特性,利用聚类、一般线性回归方法对13个品种(系)在5个试点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组间连接法欧氏距离可将品种分为4类,其中,晋黄9号平均倒伏率最低(2.1%),百粒质量(28 g)、产量(3 121.5 kg/hm~2)均最高;不同品种和试点间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晋黄9号、秦豆2018显著高于晋科6号、晋青1号、徐豆14;曲沃站平均产量最高(3 736.7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点。品种中,晋黄9号平均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8.2%);试点中,曲沃站平均产量最高(比全部试点平均值高27.1%)。

  • 相关文献

[1]山西早熟夏大豆种植密度研究. 任小俊,刘小荣,吕新芸,马俊奎. 2019

[2]山西省大豆多点试验品系农艺性状分析. 李方舟,张海生,王军,杨婷婷,古晓红,李广信,刘晋联. 2019

[3]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4]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殷丽丽. 2017

[5]渗水降解地膜在大豆田间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刘延超,史树森,潘新龙,高宇,高风翔,姚建民,崔娟,王丹. 2018

[6]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武新艳,张振晓,张小虎. 2014

[7]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冯钰,邢宝龙. 2019

[8]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玉花,雷阳,白志元,卫保国,张瑞军. 2021

[9]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杜华,巩鹏涛,刘学义. 2014

[10]山西、贵州大豆地方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刘章雄,周新安,王志,常汝镇,邱丽娟. 2010

[11]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郭红亮,栗建枝,常海霞,郑向阳,王国平,王高宏. 2008

[12]对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赵建华,栗利元. 2018

[13]不同密度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旭,景小兰,李志华,王伟仁. 2017

[14]长治旱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 芦明,张文忠,王慧慧,连培红,申海斌. 2018

[15]6个山药品种的比较试验. 南怀林,刘建平,王耀琴,高钰锋,任海昕,王小兵. 2019

[16]宽窄行种植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景小兰,李志华,李海. 2019

[17]西北地区芝麻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王若鹏,刘文萍. 2020

[18]播期对山西早熟夏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任小俊,任海红,吕新云,马俊奎. 2019

[19]硒肥对黑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卫玲,肖俊红,刘博,段学艳,杨海峰. 2019

[20]不同套种模式甘薯与糯玉米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张敬忠.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