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新民 1 ; 何中虎 1 ; 伍玲 2 ; 白斌 3 ; 李在峰 4 ; 夏先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4.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慢病性;持久抗性;基因聚合;QTL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4 年 40 卷 09 期
页码: 1557-15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在四川郫县和甘肃天水进行条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分析21个株系条锈和叶锈病的最大严重度和病程曲线下面积,检测单个QTL和QT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QPm.caas-4DL、QPm.caas-6BS和QPm.caas-2BL对条锈病均有显著的抗性,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9%、14.1%和17.3%;QPm.caas-4DL对叶锈病也有显著抗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DL/QPm.caas-2BS/QPm.caas-2BL和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BS/QPm.caas-2B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显著高于两亲本,它们均含有来自百农64的QPm.caas-4DL以及来自鲁麦21的QPm.caas-2BL和QPm.caas-2BS,表明这些QTL具有明显的兼抗性效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聚合慢病性QTL越多,慢病性越强,聚合4~5个慢病性QTL时,株系可达到高抗甚至接近免疫的水平,是选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手段。
- 相关文献
[1]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白斌,张怀志,杜久元,张晓洋,何瑞,伍玲,张哲,张耀辉,曹世勤,刘志勇. 2024
[2]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2024
[3]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4]成株抗性与全生育期抗性基因聚合培育抗条锈性小麦新品种. 白斌,杜久元,何瑞,杜晓霖,郭莹. 2023
[5]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6]小麦新抗源贵协3号抗条锈病的遗传特性. 程斌,高旭,贾秋珍,辛智海,张庆勤,张立异. 2017
[7]CIMMYT种质对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春性小麦产量遗传增益的贡献. 李式昭,吴振录,杨文雄,于亚雄,夏先春,何中虎. 2011
[8]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杨文雄,杨芳萍,梁丹,何中虎,尚勋武,夏先春. 2008
[9]普通小麦兼抗型成株抗性品系的培育、鉴定与分子检测. 杨恩年,肖永贵,陈新民,伍玲,白斌,李在峰,夏先春,GarryM.ROSEWARNE2,5,何中虎. 2015
[10]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 梁丹,杨芳萍,何中虎,姚大年,夏先春. 2009
[11]不同水分条件下广适性小麦品种中麦175的农艺和生理特性解析. 李兴茂,倪胜利. 2015
[12]株高、粒重及抗病相关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韩利明,杨芳萍,夏先春,阎俊,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13]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筋强度、黄色素含量和PPO活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周喜旺,宋建荣,岳维云,张耀辉,曹世勤,吕莉莉,刘鸿燕,王娜,南海,赵尚文. 2015
[14]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夏先春,张勇,张晓科,刘建军,唐建卫,杨学明,张俊儒,刘茜,李式昭,何中虎. 2012
[15]甘肃冬小麦品种(系)抗条锈基因Yr18的鉴定及其转育. 杨芳萍,王忠伟,周祥椿,杨文雄,何春雨,尚勋武. 2011
[16]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4
[17]中国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基因等位变异分子检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杨芳萍,何心尧,何中虎,尚勋武,杨文雄. 2008
[18]普通小麦'Holdfast'条锈病成株抗性QTL定位. 杨芳萍,刘金栋,郭莹,贾奥琳,闻伟鄂,巢凯翔,伍玲,岳维云,董亚超,夏先春. 2019
[19]兼抗型成株抗性小麦品系的培育、鉴定与分子检测. 杨恩年,肖永贵,陈新民,伍玲,白斌,李在峰,Garry M. Rosewarne,夏先春,何中虎. 2015
[20]A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 and QTL for 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 Fang, Xiaomei,Wang, Xiaoqin,Liu, Rui,Liu, Xueying,Li, Man,Huang, Mengzhu,Zhang, Zhengsheng,Dong, Kongjun,Liu, Tianpeng,He, Jihong,Ren, Ruiyu,Zhang, Lei,Yang, Tianyu.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国际小麦种质抗条锈性监测与评价
作者:汪恒兴;张礼军;周刚;周洁;张文涛;白玉龙;白斌;杨芳萍;郭莹;鲁清林;王小兵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
西北条锈菌源区冬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现状与策略
作者:白斌;张怀志;杜久元;张晓洋;何瑞;伍玲;张哲;张耀辉;曹世勤;刘志勇
关键词:普通小麦;条锈菌;西北越夏菌源区;基因聚合;持久抗性;分子标记
-
糜子种质资源淀粉含量与Waxy基因等位变异分析
作者:王红梅;董孔军;何继红;白斌;刘天鹏;任瑞玉;刘新星
关键词:糜子;直链淀粉含量;WAXY基因;基因分型;等位变异
-
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作者: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兴衰循环;持久抗性;基因聚合;种质创新
-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连锁和关联分析;测序技术;育种应用
-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面粉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杜晓霖;何瑞;展宗冰;刘风;白斌
关键词:冬小麦;麦谷蛋白亚基;面粉色泽;籽粒硬度;基因;分子标记
-
航天诱变抗病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兰航选L622
作者:韩涤平;杜久元;白斌;曹世勤;王建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