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口刀鲚渔汛特征及捕捞量现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凯 1 ; 段金荣 2 ; 徐东坡 2 ; 张敏莹 2 ; 方弟安 2 ; 施炜纲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2.农业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口;刀鲚;汛期;水温;潮汛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12 期

页码: 3138-3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于2010—2012年,在长江南支宝山水域和北港水域设置调查断面,研究了长江口刀鲚渔获规格、渔汛特征及捕捞量。结果表明:调查期内刀鲚汛期平均全长为(316±36)mm,平均体长为(294±35)mm,平均体重为(99±37)g;单船全汛捕捞量为65.9~875.4kg,均值为338.7kg;日均捕捞量变幅为2.3~23.4kg·d-1,均值为9.4kg·d-1;长江口刀鲚汛期有证总捕捞量为8.2~109.4t,平均为42.3t;宝山水域单船捕捞量各项指标均低于北港水域;2010—2012年刀鲚发汛时间最早为2月23日,最晚为3月5日,3月末—4月中旬为旺汛期,旺汛期捕捞量比例为60.96%~82.62%;刀鲚汛期捕捞量与水温和潮汛关系密切,通常水温升至12℃附近时开始进入旺汛期,各年份最高日捕捞量对应的水温介于13℃~14.5℃,平均为13.7℃;调查期间低潮期捕捞量占汛期总捕捞量的比例显著高于高潮期,其中低潮期捕捞量比例最高为82.97%,最低为62.05%。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汛期特征及影响因子. 刘凯,汤滔,段金荣,徐东坡,张敏莹,周彦锋,方弟安,施炜纲. 2013

[2]199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调查报告. 俞连福,李长松,陈卫忠,戴国梁,龚志高,施德龙. 1998

[3]长江口雌性成体刀鲚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李亚鸽,宋超,赵峰,冯广朋,黄晓荣,耿智,庄平. 2023

[4]长江口刀鲚繁殖群体组成及繁殖性能. 宋超,李亚鸽,赵峰,刘若晖,冯广朋,黄晓荣,庄平. 2022

[5]长江口刀鲚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刘若晖,宋超,杨刚,赵峰,张涛,耿智,冯广朋,胡丽娟,彭彪彪,庄平. 2022

[6]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亲体资源动态研究. 施炜纲,周昕,杜晓燕. 2002

[7]基于AFLP标记技术的刀鲚群体遗传学研究. 宋娜,韩刚,高天翔. 2012

[8]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9]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之二--底栖生物试验性增殖与放流. 陈亚瞿,金镠,谈泽炜. 2002

[10]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1]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2]“漂浮人工湿地”对长江口鱼类产卵场修复效果研究. 宋超. 2013

[13]长江下游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的时空分布. 刘熠,任鹏,杨习文,李新丰,徐东坡,方弟安. 2020

[14]陈氏刺棘虫感染对洄游型刀鲚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姜敏,张希昭,杨彦平,尹登花,代培,应聪萍,刘凯. 2019

[15]信江发现溯河洄游型刀鲚的实证研究. 卢明杰,姜涛,刘洪波,陈婷婷,杨健. 2015

[16]长江刀鲚产卵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徐东坡,刘凯,张敏莹,段金荣,施炜纲. 2009

[17]刀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饥饿作用下的表达分析. 王美垚,李全杰. 2019

[18]长江刀鲚的研究进展. 王美垚,崔明. 2019

[19]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刀鲚资源现状. 代培,严燕,朱孝彦,田佳丽,马凤娇,刘凯. 2020

[20]日本有明海及周边水域刀鲚耳石微化学研究. 刘洪波,姜涛,轩中亚,邱晨,杨健.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