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新强 1 ; 陈亚瞿 1 ; 罗民波 1 ; 王云龙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06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102-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4年3月在新建的长江口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底栖动物的投放距离为6000m,平均投放生物量为43.15g·m-2,平均投放密度为10.70个·m-2。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19种;总生物量和总密度分别为26489.43g·m-2和3399.11个·m-2,分别比本底值增加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0.74。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328.84g·m-2和918.67个·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之二--底栖生物试验性增殖与放流. 陈亚瞿,金镠,谈泽炜. 2002

[2]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陈亚瞿,施利燕,全为民. 2007

[3]长江口及邻近渔业水域生态系统重建及管理对策. 晁敏,沈新强,李纯厚,程炎宏. 2005

[4]中国近海多毛纲底栖类群目与科水平的分类. 葛美玲,徐勤增,范士亮,王宗兴,张学雷. 2018

[5]三沙湾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和水产养殖活动关系. 王楠,纪炜炜,付婧,周进. 2019

[6]人工鱼礁区不同生态位底栖生物镉的潜在生态风险(英文). 戴媛媛,王宏,高燕. 2017

[7]大亚湾典型珊瑚礁区域冬春季节底栖生物分布研究. 朱文涛,秦传新,段丁毓,马欢,马鸿梅,席世改,左涛,潘莞倪,黎小国. 2020

[8]大莲湖水源地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污染生物学特征与污染分析. 刘兴国,徐皓,朱浩,王小冬. 2013

[9]岚山港临时海洋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关系. 张亮,吴凤丛,宋春丽,任荣珠,王尽文,张乃星. 2012

[10]珠江口横琴岛海域春季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分析. 黄道建,杜飞雁,吴文成. 2011

[11]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系统结构与效益比较分析. 李玉全,李健,王清印,刘德月. 2006

[12]渤海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程济生,郭学武. 1998

[13]泥河水库浮游与底栖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李佳民,孙志鹏. 2023

[14]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斯广杰,陈丕茂,陈勇,贾晓平. 2009

[15]克氏原螫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二). 周鑫,徐增洪,赵朝阳. 2009

[16]长江口横沙浅滩区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田波,周云轩,袁琳,赵云龙,陈亚瞿,袁晓,曹勇. 2013

[17]生物抑制剂(Mexel?432)对3种经济型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王叶,李磊,唐保军,陈启沂,蒋玫. 2023

[18]水葫芦生态净化工程对竺山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韩士群,何俊,严少华,周庆. 2014

[19]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20]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