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芳芳 1 ; 王劲松 2 ; 董二伟 2 ; 焦晓燕 2 ; 丁玉川 2 ; 武爱莲 2 ; 郭珺 2 ; 王立革 2 ;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高粱;连作;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Biolog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7 期

页码: 847-853

摘要: 利用Biolog技术,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分别在播种施肥前、拔节期、穗花期及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研究连作4 a高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时期连作土壤微生物碳源整体代谢量(AWCD值)都高于玉米—高粱轮作,高粱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培养96 h时,轮作与连作间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达显著差异(P<0.05),连作在播种前、拔节期、穗花期、成熟期4个时期的AWCD值分别是轮作的1.82倍、1.27倍、1.23倍和1.85倍,显著高于轮作,并在96 h以后连作与轮作的AWCD值之间差异均显著。对分类碳源利用数据分析及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引起分异的主要碳源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在播种施肥前连作对羧酸类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轮作(P<0.05),是轮作的3.15倍;在拔节期与穗花期连作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代谢显著高于轮作(P<0.05),其中尤其以甘氨酰-L-谷氨酸最为显著(P<0.01);成熟期连作对除糖类外的5类碳源利用代谢能力都显著高于轮作,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的利用能力分别是轮作的2.38倍和5.3倍。综合分析表明,高粱连作4 a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活性较轮作旺盛,尤其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代谢活性变强,土壤中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升高。

  • 相关文献

[1]高粱不同连作年限对其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 李光,白文斌,任爱霞. 2017

[2]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劲松,樊芳芳,郭珺,武爱莲,董二伟,白文斌,焦晓燕. 2016

[3]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武爱莲,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郭珺,王浩. 2016

[4]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党雯,郜春花,张强,李建华,卢朝东,靳东升,卢晋晶. 2015

[5]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预处理方法的筛选(英文). 党雯,郜春花,张强,李建华,卢朝东,靳东升,卢晋晶. 2015

[6]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藜麦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董艳辉,于宇凤,温鑫,王亦学,聂园军,侯丽媛,李亚莉,刘江,任元,王育川,曹秋芬,吴慎杰,王斌,秦永军. 2019

[7]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樊丽生,郑联寿,王俊,郭耀东,温日宇,卢建伟,郭耀文. 2013

[8]温室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养分含量变化. 闫敏,庞金梅,焦晓燕,武爱莲,王立革,王劲松. 2012

[9]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樊丽生,郑联寿,王俊,郭耀东,温日宇,卢建伟,郭耀文. 2013

[10]结球甘蓝根区土壤有机物GC-MS分析. 张伟,赵瑞芬,姜春霞,翟广谦,刘恩科. 2018

[11]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征中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进展. 张瑞娟,李华,林勤保,张强,郜春花. 2011

[12]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 梁宏,黄静,赵佳,陈哲,王长彪. 2015

[13]高粱种质资源不同贮藏年份的生活力及生理特性研究. 乔燕祥,周建萍,温琪汾,赵卫红. 2012

[14]晋杂18号高粱杂交制种技术. 杨伟,王呈祥,白志良,刘勇. 2005

[15]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SX-1A的创制与饲草高粱晋草1号的选育. 张福耀. 2004

[16]山西省酿造专用高粱品种的开发应用. 吕慧卿. 2004

[17]高粱杂交种晋杂18号的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杨伟. 2004

[18]国内外优异高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张桂香. 2004

[19]高粱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梁小红. 2004

[20]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