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遗传转化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强 1 ; 刘庆昌 2 ; 马代夫 1 ; 臧宁 2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甘薯;转基因;受体系统;转化方法;转化系统;有益农艺性状基因的应用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5 年 3 卷 01 期

页码: 103-11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去。到目前为止,甘薯已利用叶片、叶柄、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新鲜块根、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作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其中早期以叶片、叶柄为主,目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作为转化受体的研究越来越多。用于甘薯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和基因枪法,其中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为主。最初甘薯遗传转化外源基因表达频率很低,随着转化条件研究的深入,转化频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目的基因被应用到甘薯遗传转化中去。到目前已有抗虫、抗病毒、抗病、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等五大类基因转入甘薯基因组中,并且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尽管甘薯遗传转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缺乏一个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数量有限,还不能应用于生产。存在转化基因型有限、外源基因匮乏、转化方法单一、标记基因存留的问题,以及还不清楚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遗传规律等。因此,本文从甘薯遗传转化受体系统、主要转化方法、转化系统以及有益农艺性状基因的应用等对甘薯遗传转化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甘薯遗传转化研究方向和发展?

  • 相关文献

[1]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余桂红,马鸿翔,周淼平,黄益洪,陆维忠. 2004

[2]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苏棉28号. 潘群斌,蔡立旺,王为,潘宗瑾. 2011

[3]抗病虫转基因广亲和水稻新资源的创新. 张启军,李聪,虞德容,孙永华,吕川根. 2010

[4]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近缘植物的基因漂移研究. 浦惠明,戚存扣,张洁夫,傅寿仲,高建芹,陈新军. 2004

[5]高品质双价抗虫杂交棉"宁杂602"的品种特性分析. 陈旭升,郭三堆,许乃银,崔洪志,狄佳春,刘剑光,肖松华. 2004

[6]栽培措施对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氮代谢特征. 徐立华,杨长琴,张培通,杨德银. 2006

[7]猪转基因胚胎生殖细胞的建系研究. 芮荣,邱妍,胡元亮,范必勤. 2004

[8]源库调节对Bt棉棉铃外源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的研究.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孙扣忠,陈德华. 2011

[9]‘徐薯25’与‘徐22-5’正反交后代薯块品质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王欣,张允刚,唐忠厚,唐维. 2012

[10]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NING Yun-wang,宁运旺. 2012

[11]甘薯抗病毒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李洪民,邢继英,马代夫,谢逸萍,李秀英. 2005

[12]甘薯高淀粉育种研究. 李洪民,马代夫,李秀英,谢逸萍,马飞. 2003

[13]甘薯F1代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马飞,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代夫,许士礼. 2005

[14]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刘庆昌,马代夫. 2005

[15]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育种材料的鉴定和利用. 李秀英,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李强,周忠. 2005

[16]甘薯茎尖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 唐君,赵冬兰,张允刚. 2005

[17]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谢逸平,李强. 2005

[18]不同水分条件下甘薯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格局研究. 张辉,朱绿丹,宁运旺,张永春. 2014

[19]氮肥施用对甘薯源库关系建立、发展和平衡的影响. Ning Yun-wang,宁运旺. 2014

[20]甘薯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资源鉴定. 徐振,赵永强,孙厚俊,陈晓宇,谢逸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