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无叶舌种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锐 1 ; 白琪林 1 ; 郭宝德 1 ; 岳磊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无叶舌种质;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10 期

页码: 1427-1432

摘要: 试验以P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综58/lg、郑58/lg、昌7-2/lg。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组合郑58/lg×昌7-2、郑58×昌7-2/lg特殊配合力高。测交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均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非无叶舌与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株型理想,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叶片直立、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是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 相关文献

[1]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2]干旱胁迫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比较. 董春林,张正,蒋丹,杨睿,李巍. 2019

[3]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董民堂,闫彩清,李凌雨,王学雄. 2004

[4]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 高瑞红,王世荣,黄欣,刘玉红. 2015

[5]玉米农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钟改荣,卢保红,魏荣业,杜如珊,张广峰. 2013

[6]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陈喜明,赵篆芳. 2003

[7]玉米新品种兰库8017的选育及应用. 王建军,冯莉赟,申虎飞,樊志忠,王林梅. 2019

[8]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分析与种质创新. 王早荣,樊智翔,解晓青. 2000

[9]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 凌亮,许晶,刘虹,李素玲,车星星. 2014

[10]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李燕,顾蓉. 2017

[11]小麦不同千粒重亲本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伟,逯腊虎,袁凯,张婷,史晓芳,杨斌,侯东红. 2018

[12]大白菜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闫世江,赵俊. 2007

[13]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会霞,王玉文,王高鸿,田岗,史琴香. 2002

[14]9个抗虫棉品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罗晓丽. 2015

[15]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2001

[16]基于多组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其利用展望. 史关燕,赵雄伟,韩渊怀. 2020

[17]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王玉斌,逯腊虎,武计萍,张婷,李大鹏. 2014

[18]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9]高粱抗旱性状的变异系数与杂种优势.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20]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