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SSR 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强海平 1 ; 余国辉 1 ; 刘海泉 1 ; 高洪文 1 ; 刘贵波 2 ; 赵海明 2 ; 王赞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紫花苜蓿;四倍体;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14 期

页码: 2853-286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传统的育种方式对其产量及品质的改良幅度多年来徘徊不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对于品种的改良,一方面依赖于所掌握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对其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了解程度。本试验基于SSR 分子标记,研究现有中美两国的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变异,分析两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紫花苜蓿重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优异标记、等位位点提供基础,为分子育种提供信息,加快育种进程。【方法】利用覆盖紫花苜蓿全基因组的40对SSR 分子标记(每条染色体上选取3-9对SSR 标记),采用基于测序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对中美16个紫花苜蓿主栽品种的100个基因型个体(中国每个品种8个基因型个体,美国每个品种4个基因型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利用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 软件分析紫花苜蓿的群体结构。设定群体数K 的估计值范围为1-6,将 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开始时的不作数迭代(length of burn-in period)设为10000次,将不作数迭代后的MCMC 设为100000次,每个K 值重复数为10次。采用了两种方法来确定最优的群体数K 的值,结果由Structure Harvester 和Distruct 软件来展示。对Structure 群体结构结果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验证。根据群体结构结果,对全体材料及不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0对覆盖紫花苜蓿全基因组的SSR 分子标记共检测到44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范围为3-27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11.2个;基因多样性的变异范围为0.542-0.908,平均值为0.742;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493-0.901,平均值为0.707。这些参数显示了中美紫花苜蓿所包含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含量较高。其中,mtic238、mtic188、bf111、 afctt1、bf641851、maa660456、aw361等位点上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这些位点可以较好地反映中美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适用于中美紫花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就不同染色体而言,第二条和第八条染色体上分布的SSR 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第一条相对较低。基于混合模型的方法对紫花苜蓿全体基因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确定最优的群体数K 值为2,中美两国16个紫花苜蓿品种共100个基因型个体基本按照来源分为两个亚群体,群体间有少量混杂的情况发生。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中国紫花苜蓿品种多样性略高于美国,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中美两国紫花苜蓿材料蕴含了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中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紫花苜蓿种质多样性水平略高于美国。群体结构不严格按照来源国家的划分而区分,这一现象与紫花苜蓿异花授粉与广泛的基因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相关文献

[1]基于SSR标记的中美紫花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强海平,余国辉,刘海泉,高洪文,刘贵波,赵海明,王赞. 2014

[2]湖南新田大冠岭野生大豆居群遗传结构与空间分布关系. 赵青松,赵云云,王朋,邓小娟,马启彬,年海,杨存义. 2014

[3]大白菜四倍体诱导方法的研究. 刘学岷,曹彩霞,王玉海,牟金贵,王明秋,刘晓东. 2004

[4]四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资源的创制. 刘晓东,王明秋,孟川,吴芳,马蕾,牟金贵,王玉海. 2021

[5]四倍体大白菜“多维462”与6个二倍体品种的比较. 刘晓东,王玉海,王明秋,刘学岷,牟金贵. 2008

[6]四倍体大白菜的选育. 王子欣,齐秀菊,褚玉萍,刘志荣. 1992

[7]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研究进展. 马爱红,赵胜建,郭紫娟,张新忠,张鹤. 2006

[8]四倍体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 刘晓东,吴芳,孟川,牟金贵,王玉海,王明秋. 2023

[9]流式细胞仪在大白菜倍性育种中的应用. 孟川,王清凤,吴芳,马蕾,牟金贵,王玉海,王明秋,刘晓东. 2024

[10]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 王磊,万敬敬,杜雄,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 2016

[11]农药对靶喷撒技术研究初报. 尹洵,孙希文,陈雪芬,潘勋,朱文达,荣晓冬. 1993

[12]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游永亮,李源,武瑞鑫,刘贵波,赵海明. 2019

[13]磷钾配合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李源,王赞,高洪文,刘贵波. 2008

[14]不同硫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安丹丹,王慧军,刘忠宽,陶佩君. 2007

[15]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海河平原区的适应性评价. 赵海明,游永亮,李源,武瑞鑫,柴岳平,刘贵波. 2020

[16]外源根系分泌物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 于跃,刘静,邓波,刘忠宽,李佳欢,何玉娟. 2020

[17]青贮卫士(Siloguard)对高水分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刘振宇,谢楠,李海山,冯伟,刘志伟,杨富裕,玉柱,智健飞,刘忠宽. 2018

[18]镰刀菌-淀粉-苜蓿对煤矿区污染土壤HMW-PAHs的修复. 张丽秀,李岩,李橙,赵欧亚,石维,冯圣东,杨志新. 2017

[19]不同混合比例和青贮时间对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贮品质的影响. 包锦泽,孙志强,陆健,李源,刘贵波,玉柱. 2021

[20]沟播对苜蓿出苗和表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李源,武瑞鑫,柴岳平,刘贵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