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荣林 1 ; 李欢 1 ; 胡振民 1 ; 万青 1 ; 杨亦扬 1 ; 艾仄宜 1 ; 唐君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抹茶;技术;文化;历史
期刊名称: 茶叶
ISSN: 0577-8921
年卷期: 2020 年 001 期
页码: 49-52
摘要: 本文以中国国家标准为基础并参考日本国家食品标准对抹茶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抹茶的技术本质就是优质茶粉,并没有什么超脱出茶粉基本特性的殊异之处."抹茶"一词源于日文,"抹茶"的实质是"末茶",但日语汉字"抹"却没有直接释为"末"的义项,日语"抹茶"一词的来源仍有待探讨.从魏晋士人对茶叶冲泡过程"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汤花之美的欣赏和认识看,将茶叶碾细后冲饮从汉魏早期即已成习,基于抹茶是一种茶粉或粉末茶的认识,可以认为抹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从唐人诗歌、茶器、生活纪事考察,点茶法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人饮茶基本以茶粉为型,茶粉冲泡击拂产生的汤花为文人所重.
- 相关文献
[1]农业科研院所管理理念探析-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徐世伟,罗兵前,曹娟,袁爱萍. 2023
[2]我国汤煲类食品的现状和发展. 谢程炜,诸永志,徐为民,王道营,刘芳. 2010
[3]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钱虎君,丁丹,梅彭新,王明君,王波,刘小斐,马小龙,姜建友. 2012
[4]江苏省沿海地区秋葵栽培技术规模.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戚永奎,张萼,王海洋,王永慧,张永泰. 2012
[5]茶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郭小山,汪国莲,谢忠谊,钟秀娟,吴传万,徐文静. 2016
[6]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培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7]苏州地区风信子水培促成栽培技术. 娄晓鸣,林芙蓉,吴士政,杨娴,吕文涛. 2015
[8]试论农业技术司法鉴定. 顾双平,刘咏华. 2005
[9]中山杉育苗及示范林营建技术. 王宏,王志春. 2017
[10]江苏沿海地区结球甘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王军,顾闽峰,费月跃,彭亚民,时丕彪. 2017
[11]审时度势 依靠科技 恢复发展棉花. 王阶祥. 2000
[12]草莓高架栽培技术研究. 李国平,吉沐祥,霍恒志,糜林,李金凤,万春雁,陈雪平. 2015
[13]夏秋甘蓝新品种瑞甘26的选育. 秦文斌,胡诗建,戴忠良. 2016
[14]棉田种植荷仁豆的效益及技术. 王学军,汪凯华,庞邦传,马镜娣,徐建华,邹晓琳,陈平. 2001
[15]蓝孔雀机械孵化技术. 柳翠忠,张孝庆,柳丽. 2016
[16]肉鸽规模化高效养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朱娟,沙文锋. 2010
[17]沼气池在塑料大棚内的使用及管理技术初探. 王志春. 2012
[18]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顾志权,钱卫飞,陆建华,李庆康,赵强基. 2000
[19]地方特优粳稻“苏香粳3号”保优保存技术. 周建明,乔中英,朱正斌,曹敏旭. 2016
[20]甘蓝冬季基质穴盘育苗关键技术. 费月跃,顾闽峰,王伟义,彭亚民,王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兴交叉学科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鄂垚瑶;杨亦扬;梁丽建;陈璐;曹烨;苏国东
关键词:新兴交叉学科;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培养
-
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作者:代祥;穆兵;胡振民;胡双明;杨亦扬
关键词:茶树;修剪;机械采摘;性状;茶鲜叶
-
新兴交叉学科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为例
作者:鄂垚瑶;杨亦扬;梁丽建;陈璐;曹烨;苏国东
关键词:新兴交叉学科;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培养
-
优质多抗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观薯1号’
作者:戴习彬;周志林;赵冬兰;张安;袁蕊;赵凌霄;肖世卓;唐君;陆国权;曹清河
关键词:甘薯;菜用;观赏;优质;多抗;品种
-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作者:胡双明;艾仄宜;穆兵;代祥;杨亦扬
关键词:HS-SPME-GC-MS;电子鼻(E-nose);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作者:季凌飞;杨亦扬;倪康;吴志丹;江福英;尤志明;伊晓云;郭世伟;阮建云
关键词: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养分动态;天气变化
-
苏州茶简史及碧螺春茶的文化价值
作者:尹向阳;刘代尹子;李荣林
关键词:农业遗产;碧螺春;茶果间作;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