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区又君 1 ; 温久福 1 ; 李加儿 1 ; 梁洪海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唇鱼;全基因组;测序;濒危鱼类

期刊名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ISSN: 1674-568X

年卷期: 2020 年 002 期

页码: 491-4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度濒危物种(CR).基于其样本数量极其有限,全基因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与重要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从而揭示其重要生命现象的遗传机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于2018年5月完成了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得到约202 Gb的高质量数据,总测序深度约为317*;组装得到的基因组大小为637.43 Mb,Contig N50约为88 Kb,Scaffold N50约为4.65 Mb;重复序列约142.72 Mb,占比22.39%,预测得到23 743个基因、920个t RNA、85个rRNA、176个假基因;98.46%的基因可以注释到NR、GO等数据库中;有67个基因家族是黄唇鱼所特有的.本研究从单碱基错误率、核心基因完整性及二代Reads比对分析3个方面对黄唇鱼基因组精细图的组装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所组装的基因区的完整性较好.黄唇鱼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对于黄唇鱼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挖掘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 相关文献

[1]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活史剖析其物种保护:困境与突围. 危起伟. 2020

[2]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0

[3]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筛选.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4]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5]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6]黄唇鱼矢耳石的生长特性及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3

[7]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4

[8]黄唇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 赵彦花,区又君,李加儿,温久福,周慧. 2019

[9]黄唇鱼声谱特征的初步分析. 张丝雨,张琳玲,黄洪辉,郭少忠. 2018

[10]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李刘冬,勾效伟. 2012

[11]黄唇鱼的耳石形态和微结构特征.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1

[12]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3]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4]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15]草鱼种质退化相关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 丁炜东,曹丽萍,曹哲明. 2007

[16]3种沼虾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程起群,樊强国,夏连军,黄宁宇. 2007

[17]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DS2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 王贺,衣萌萌,王淼,高风英,可小丽,曹建萌,刘志刚,卢迈新. 2022

[18]美丽硬仆骨舌鱼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特征. 段永楠,刘奕,胡隐昌,刘超,宋红梅,汪学杰,孙金辉,牟希东. 2019

[19]一株新种气单胞菌噬菌体phiA050的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分析. 刘虹彤,陈躬浩,涂传灯,江兴龙,蔡鸿娇,郑江,房文红,翁齐彪,林茂.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