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洪文 1 ; 殷延勃 1 ; 武绍湖 1 ; 王昕 1 ;

作者机构: 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模型;遗传效应;相关性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5684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237-241+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配制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和评价亲本遗传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株高受基因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受基因加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受基因加性、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各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216A的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552A的结实率、中作59A的每穗实粒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间加性×加性上位性的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对株高的选择来间接达到对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性状改良的目的。

  • 相关文献

[1]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王昕,武绍湖,吴斌. 2011

[2]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7

[3]杂交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 2006

[4]基因型×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10

[5]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剑叶SPAD值遗传效应. 马洪文,杨桂香,殷延勃,王昕,武绍湖. 2009

[6]粳稻优势生态型不同世代恢复系的恢复效果. 王坚,刘炜. 2018

[7]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殷延勃,武绍湖. 2009

[8]宁夏杂交粳稻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马洪文,王坚,史延丽,刘炜. 2008

[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王坚. 2008

[10]不同皮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与营养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穆兰海,母养秀,常克勤,杜燕萍,陈彩锦. 2017

[11]宁夏枸杞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钟(鉎)元,秦垦,洪凤英,闫亚美. 2008

[12]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樊明,张双喜,李红霞,方亮,刘旺清,裘敏,魏亦勤. 2017

[13]不同苦荞品种营养品质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性. 母养秀,杜燕萍,陈彩锦,穆兰海,常克勤. 2016

[1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 王兆川,马洪文,王学铭. 2007

[15]旱地胡麻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张炜,曹秀霞,杨崇庆,钱爱萍. 2017

[16]小麦不同器官碳同位素分辨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李树华,许兴,张艳铃,景继海,朱林,雍立华,王娜,白海波,吕学莲. 2010

[17]小麦成株期白粉病抗性位点的QTL定位. 惠建,白海波,马斯霜,陈晓军,吕学莲,李树华. 2021

[18]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等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树华,白海波,吕学莲,董建力,魏亦勤,何海洋,李昱. 2014

[19]压砂地中晚熟西瓜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配合力分析. 郭松,刘声锋,于蓉,王志强,田梅,董瑞,杨万邦. 2020

[20]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代晓华,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