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瓜雌性系选育与利用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蔚杉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2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摘要: 利用黄瓜雌性系做母本用于杂种一代制种,可节省去雄用工,提高种子产量与纯度,是加速黄瓜杂种一代利用的良好途径与措施。为了选育优良的黄瓜雌性系,并用于配制一代杂种,我所于1976年起,开展了黄瓜雌性系选育和利用研究工作,兹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主要应用回交法进行黄瓜雌性系的转育工作,试验材料为7个品种。即: (一)轮回亲本:大青刺水黄瓜、苜蓿园刺瓜、四平刺瓜及津研四号黄瓜。 (二)非轮回亲本:306—71、菲克、75240,这三个品种都是雌性F1代。 二、试验简要经过 1976年春于塑料大棚中进行杂交,并获得8个组合。1976年秋起至1979年春,进行3代回交、4代自交,观察了自交株系的性型分化、果型、生长势、抗病能力(霜霉病、枯萎病)、早熟性(前期产量)等,经比较从中选出13个优良株系。1979年冬于温室,进行株系原种繁殖,并以津研一号品种为父本,与优良雌性株系做了杂交,获得部分组合及种子。1980年进行F1组合力测定,调查了F1组合的丰产性、早熟性及抗病性。试验小区面积为 7m2,行株距70 x 30厘米,重复3次,以长春密刺早熟性对照,津研一号为丰产性对照。于6月30日起收获至9月14日共收获14次,试验地应用地膜覆盖。1981一年,将1980年初选组合进行重播,试验小区4.Zm’,行株距70 x 30cm,重复 4次。 三、试验结果 (一)优良黄瓜雌性系的选育 自1976年起,经过杂交、连续回交,依据选育标准,从大量的品系中选出四个优良雌性品系13个株系,其基本性状如表1. (二)雌性系FI组合力测定 1980年及198]年,以长春密刺及津研一号(以下简称津一)品种为标准,分别测定了以雌性系作母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早熟性、丰产性及抗病性。 1.早熟性: 黄瓜的早熟性是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收获始期,二是前期产量。长春密刺是目前早熟优良品种,适于大棚栽培,早期产量高,缺点是抗病能力弱(对霜霉病)。从表2—1可以看出,以雌性系为母本的组合的始收期均略早于对照。 早期产量,1980年优于长春密刺的有8个组合,增产幅度为3.3—62.5%,其中增产20%以上有 5个组合,尤以5423-6-1-16 X津一为最佳。比长春密刺增产62.5%。 1981年,将1980年人选组合重播,在早期产量 L比长密增产 29. 9—124.0%,收获期与长春密刺基本接近。见表2—2 2.丰产性; 就雌性系Fl总产看来,1980年测试的8个组合,均优于对照津研一号,其增产值为22—82.3%,合亩产在 2万斤以上的就有3个组合(见表3—1)其中5418-13-14-16X J,平均株产7.69斤,合亩产24411斤。单株平均收获个数,也明显增加,8个组合均超过对照,幅度为29.4—81.9%,其中以5418-13-14-16 x津一, 5423-6-1-16 X津一为最多,分别为81.9%和79.7%,每株比对照津一多收6.2.6-6.69个瓜。黄瓜雌性系FI的产量优势主要是单株果数增多的结果。 1981年雌性系F。组合的总产,3个入选组合仍表现优良(见表3—2)。比标准品种增产27.5—48,8%。 3.抗病性、雌株率及果实性状: 黄瓜的抗病性,一般是晚熟种较抗霜霉病,而不抗枯萎病,早熟种较抗枯萎病而不抗霜霉病。因此,长期以来缺乏既早熟丰产而又抗霜霉病的品种。 我们选育出的黄瓜雌性系Fl,在抗霜霉病的能力上,比现有早熟良种长春密刺抗病(见表4— 1, 4—2)。1980年的 8个FI组合,均比长春密刺抗病。霜霉病指数为6.5一31.7标准种为68.1,在抗病性上优于津一的有 5423-6-1-16 X津一的这一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黄瓜雌性系FI组合的死秧率也较低(0—11.1%)而对照则为18.4一39.3%。 1981年黄瓜雌性系Fl组合抗病性均明显轻于标准品种,枯萎病死秧率低于津一,接近于长春密刺品种。 黄瓜雌性系Fl的果实均表现为中间型,多呈棒形或短棒形。色泽深绿,品质好,其中固形物含量在 4%以上的有 3个组合,即5418-13-14-16 x津一, 5423-6-1-16 X津一及5418-13-5-18 X津一等(见表 5)。 总之,通过1980—1981年两年组合力测定结果表明, 5418-13-14-16 X津一, 3529-8-8-7 X津一及5423-6-1-16 X津一,为三个优良的雌性系配制的黄瓜一代杂种。其中: 5418-13-14—16 X津一:较早熟,前期比对照长春密刺增产28.sl%,总产比津一增产50. 4%,平均株产为5. 95斤,抗病力强,植株生长繁茂,果实棒形,白刺、质佳。 3529-8-8-7 X津一;前期比长春密刺增产34. 4%,总产比对照津一增产59. 7 %,平均株产5.99斤,抗病能力强,霜霉病指数11.9—14.2枯萎病死秧率为1.3—2.3%。植株生长繁茂,果实深绿色白刺,质佳。 5423-6-1-16 X津一:较早熟,前期比对照长春密刺增产103.2%,总产比津一增产37.7%,平均株产5.l斤。抗病能力强,霜霉病指数6.5—14.1,枯萎病死秧率为9.4一11.1%。植株生长势中强,果实深绿,白刺雌株率为100%(1981年调查)。这三个组合已于1982年进入中间试验,于省内外进行区域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及应用前途。 (三)黄瓜雌性系原种田殖与制种 黄瓜雌性系的性型保持,可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雌花节率高的多雌型株上的少量雄花进行自交或姊妹交留神。另一种方法是人工诱导全雌型株使之再现雄花留种。我所于1977—1978年秋冬,进行了诱雄试验,以0.1%浓度的赤霉素(GA—8)喷幼苗的全株或大苗生长点在内的五片真叶,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见表6)。 处理后平均间隔8.59—11.7节,再现雄花。一般能连续着生3—5节,每节中雄花少则1朵,多则10—20朵,而后仍恢复其雌性型。一般喷药至现营开花需时15—25天,花期7—10天左右。黄瓜雌性系选育与利用初报@林蔚杉$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