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丹 1 ; 姚金保 1 ; 杨学明 1 ; 周淼平 1 ; 马鸿翔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小麦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5 年 30 卷 S1 期

页码: 103-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为品种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19份小麦种质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位点分别具有3,7,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亚基N、7+8和2+12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9.21%,54.55%,68.65%。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1/7+8/2+1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形式,频率为25.39%;其次为N/7+8/2+12、N/7+9/2+12和N/7+9/5+10,出现频率分别为17.24%,10.97%,10.34%;其他亚基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较低。同时,筛选出了一些含有2*、17+18、7+8、14+15和5+10等优质亚基类型的材料。

  • 相关文献

[1]10个小麦品种耐光氧化测定. 方先文,曹旸,蔡士宾. 1998

[2]小麦种质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张巧凤,陈宗金,吴纪中,蒋彦婕,杨继书,蔡士宾. 2013

[3]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张平平,刘婷婷,马鸿翔,姚金保,耿志明,杨丹. 2012

[4]长江中下游薯区品种区域试验概况和产业发展建议. 邱军,李育明,卢跃华,王大一,孙明芳. 2005

[5]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的评价. 姚金保,张鹏,马鸿翔. 2019

[6]苏皖鄂地区一季稻产量灾损的风险区划. 黄维,杨沈斌,石春林,于庚康,高苹,陈德,王萌萌. 2018

[7]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农户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张辉,贺娟,梁健,孙厚俊,唐忠厚,宁运旺,汪吉东,张永春. 2021

[8]长江中下游甘薯氮磷钾肥施用效果与区域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张辉,谭诚,周晓月,马洪波,许仙菊,汪吉东,宁运旺,张永春. 2022

[9]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彭海刚. 2002

[10]长江中下游集约农区牧草周年高效供青生产系统的研究. 钟小仙,顾洪如,江海东. 2003

[11]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变化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宣守丽,石春林,金之庆,曹宏鑫,魏秀芳,王晶晶. 2012

[12]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和适应性对策. 石春林,金之庆,葛道阔,苏高利. 2001

[13]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方向及策略探讨. 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张鹏,杨学明. 2010

[14]自然环境高温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结实率的影响及模拟. 宣守丽,石春林,刘杨,薛昌颖,张文宇,曹宏鑫. 2017

[15]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2006

[16]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英文). 刘东涛,冯国华,谢佩松,陈荣振,刘世来,王来花,张会云,李德民,王静. 2007

[17]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杨子博,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李立群,李学军. 2015

[18]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分析. 杨子博,王安邦,冷苏凤,顾正中,周羊梅. 2018

[19]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高通量检测方法. 张平平,周淼平,马鸿翔. 2015

[20]北方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杨丹,姚金保,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王亚松.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