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钝顶螺旋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贺鸿志 1 ; 余景 2 ; 骆世明 1 ; 李拥军 3 ; 邱晓辉 1 ; 罗琼珠 1 ; 黎华寿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中山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关键词: 丁草胺;苄嘧磺隆;钝顶螺旋藻;毒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6 期

页码: 1070-10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实验室摇瓶实验法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钝顶螺旋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草胺浓度与藻生长(以OD560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4mg·L-1丁草胺严重抑制藻生长,比生长速率为0.111d-1,仅为对照的24%。在7d实验时间内EC50值随染毒时间延长呈指数下降,96h的EC50值为45.4mg·L-1,到第7d降为15.2mg·L-1。与丁草胺相似,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苄嘧磺隆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最高浓度44.8mg·L-1处理的比生长速率为0.458d-1,约为对照的82%。在8d实验时间内EC50值随染毒时间延长呈指数增长,96h的EC50值为51.3mg·L-1,到第8d达到215mg·L-1。两种除草剂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均使钝顶螺旋藻藻丝变短,部分藻丝由螺旋型变为直线型,随浓度增加直线型藻丝逐渐增加,到最高浓度几乎全部变为直线型,且藻细胞颜色变浅。依据96h-EC50值判断丁草胺对钝顶螺旋藻的毒性大于苄嘧磺隆,二者毒性强度均为中等,但随着染毒时间延长丁草胺的毒性作用增强而苄嘧磺隆的毒性逐渐降低。同时,高浓度的两种除草剂使部分藻丝断裂变短,且诱导藻丝形态由螺旋型向直线型转变。

  • 相关文献

[1]2种常用除草剂对1株稻田固氮念珠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贺鸿志,余景,李拥军,陈桂葵,黎华寿. 2011

[2]除草剂丁草胺对两种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范立民,马晓燕,胡庚东,陈家长. 2005

[3]三种微藻的生物量与其细胞氮磷碳的相互关系. 曹煜成,孙志伟,徐煜,胡晓娟,苏浩昌,徐武杰,文国樑,鲁敏,余招龙. 2022

[4]碳酸盐碱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陆建学,么宗利,夏连军,应成琦,周凯,高露姣,来琦芳. 2011

[5]钝顶螺旋藻对不同无机硒的吸收研究. 喻达辉,刘少明. 2000

[6]分散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四种农药残留. 吕磊,彭婕,甘金华,喻亚丽,何力. 2019

[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除草剂利谷隆和丁草胺残留量. 孙秀梅,李晋成,严忠雍,陈思,方益,金衍健,郝青,郭远明. 2015

[8]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的遗传毒性. 胡庚东,陈家长,吴伟,瞿建宏,范立民,吴进才. 2005

[9]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孟顺龙,陈家长,冷春梅. 2007

[10]辅酶Q10对小鼠体内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徐颖婕,帅莉,胡江,段德麟. 2016

[11]氯化钠盐度和碳酸氢钠碱度对达里湖鲫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伟江,常玉梅,梁利群,唐然,李世国,任波,张立民,窦新杰,陶然,韩国苍,高玉奎. 2013

[12]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戴媛媛,牛海凤,董玉波,朱琳. 2012

[1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的残留现状研究进展. 李亚梦,李晋成,李芹,田娟娟,解超男,吴立冬,刘欢. 2019

[14]口灌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张永刚,王政,邢丽红,李兆新,张大海,李先国,吴薇,刘莹. 2023

[15]西江几种主要工业废水对鱼类饵料生物的毒性影响. 余瑞兰,郭叶华,林建志. 1993

[16]硫化物和氨对西施舌幼贝的毒性影响研究.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麦扬珊,陆益民,甘居利. 2006

[17]三甲基氯化锡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李志斐,谢骏,龚望宝,余德光,王广军,唐小江. 2011

[18]常见渔用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毒性. 刘淇,李鹏飞,李健,王群. 2007

[19]航道疏浚泥悬浮液对黑鲷胚胎的发育及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蒋玫,林钦,沈新强. 2009

[20]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贾晓平,林钦.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