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馨宇 1 ; 姜宇 1 ; 米刚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国家土壤质量爱辉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施肥制度;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小麦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3-17

摘要: 为探索作物高产最佳的微生物环境,促进试验田合理施肥,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长期定位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置6个施肥处理模式(不施肥、单施有机肥、麦秸还田、单施化肥、麦秸还田配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三大微生物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85.1% ~97.1%,放线菌占总数的2.4% ~14.3%,真菌占总数的0.3% ~0.8%.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小麦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多.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细菌、脲酶与小麦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是有利于小麦高产和提升土壤品质的施肥措施.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李玲,孙彦坤,周宝库. 2010

[2]蔬菜不同轮作方式对甜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赵索,周传余,周超,徐婷,许健,董扬,武琳琳,陈宇菲. 2014

[3]关于2010年五大作物生产的几点建议. 肖志敏,宋庆杰. 2010

[4]作物根茬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英. 2001

[5]长期秸秆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房静静,丁维婷,武雪萍,李晓秀,姜宇,张继宗,刘晓彤,奚雅静,郑凤君,张孟妮,米刚,马献发. 2020

[6]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微生物量与小麦产量的协同效应. 韩紫璇,房静静,武雪萍,姜宇,宋霄君,刘晓彤. 2023

[7]S-ABA对甜菜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洛育,李彩凤,赵东升,王瑞,王玉波,马凤鸣. 2006

[8]秸秆培肥对风沙土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滕险峰,魏自民,李成. 2003

[9]土层置换对马铃薯叶片酶活性及晚疫病的影响. 张丁,苍真名,白雪静,王秋菊,刘峰,高中超,焦峰,翟瑞常. 2015

[10]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11]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酶活、土壤养分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曹旭,于洋,郝玉波,李梁,葛选良,姜宇博. 2020

[12]两种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申晓慧. 2018

[13]核盘菌菌丝内POD和SOD活性与其对大豆致病力关系初探.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孟庆林. 2021

[14]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黑土环境的影响. 丁俊男,王慧,李鑫,来永才,刘明. 2021

[15]核盘菌对大豆致病力差异与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关系.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孟庆林. 2021

[16]蚯蚓粪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徐洪岩,刘丽,张明爽. 2020

[17]转基因亚麻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刘岩. 2015

[18]生物熏蒸对大棚连作茄子产量和黄萎病发病率影响. 李淑敏,郑成彧,张润芝,杨自超,曲红云,刘彤彤,袁睿,姚小桐,王雪蓉,许宁,张春怡. 2017

[19]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2024

[20]不同生态环境对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李洪亮,孙玉友,曲金玲,魏才强,孙国宏,赵云彤,赵立斐,柴永山.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