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冻土分割搬迁后土壤融合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匡恩俊 1 ; 迟凤琴 2 ; 张久明 2 ; 宿庆瑞 2 ; 周宝库 2 ; 高中超 2 ; 朱宝国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长期定位;土壤分割和搬迁;理化性质;容重;田间持水量;孔隙度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148-1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搬迁后与新址的融合效果,以一个搬迁土块为研究对象,明确搬迁土块间的接缝处土壤与距接缝处不同距离的中心土壤在理化特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0~20 cm层次土体中心50 cm处的田间持水量比接缝处高5%,容重低4%,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层次;20~40 cm层次,土壤的固相率和容重高于其他层次,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块横切面各部位物理性质均无明显差别;剖面底部80~100 cm层次接缝处土壤松散缝处的固相率比30 cm和土体中心处低4.3%,液相率低3.1%,气相率高出7.6%,容重下降8.3%。0~40 cm土层的缝处、距缝30 cm和距缝50 cm处的孔隙率均低于40~100 cm层次,其中80~100 cm层次的孔隙率最大,20~40cm孔隙率最低为44.2%;土壤饱和导水率0~20 cm层次为35.3~38.0 cm/d,随着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均小于20cm/d;而80~100 cm层次缝处的饱和导水率值高达144.4 cm/d,是表层土壤的4倍。同一层次搬迁土块缝处与土块中心土壤速效养分无明显差别,缝处全氮含量均高于土块的其他位置,且与距缝30 cm和50 cm处的数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H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碱解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长期定位土壤搬迁5 a后,深层土壤接缝处还处于疏松状态,下层土壤的融合要弱于上层土壤。

  • 相关文献

[1]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壤搬迁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迟凤琴,孙炜,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张凤彬. 2014

[2]三江平原白浆土中Fe、Mn、Cu和Zn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田秀平,李玉梅. 2009

[3]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白浆土锰锌形态影响. 李玉梅,王根林,翟瑞常. 2006

[4]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浆土耕层微量元素变化趋势. 李玉梅. 2005

[5]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杨忠赞,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张一雯,刘亦丹. 2019

[6]多年生混播草坪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 石风善. 2004

[7]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生理转化菌群的影响. 王英,王爽,李伟群,魏丹,周宝库,王玉峰. 2008

[8]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张劲松,韩东来,隋玉刚,陈海龙,杨兴玉,王雪冬,焦峰,新家宪,刘峰. 2017

[9]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匡恩俊,刘峰,郭文义. 2008

[10]机械活化马铃薯淀粉制备交联阳离子淀粉及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赵丹,陈宁,郑巍,孙明明. 2016

[11]不同复合基质理化性质对草莓产量的影响及其主成分分析. 王娟,陈立新,刘力勇,邹春娇,萨日娜. 2018

[12]三江平原草甸土不同种稻年限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 王秋菊,宫秀杰,曹旭,焦峰,刘鑫,李婧阳,刘峰. 2020

[13]生草栽培对李园土壤温度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牟蕴慧,张英臣,周野,刘通,刘万达. 2007

[14]不同超微粉碎对山楂粉理化性质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薛沾枚,张艳,张备,刘雪松,尹珺伊,金振华,张国华,苗艳,孟维珊,钟鹏,史同瑞. 2023

[15]白藜芦醇微粉的制备、表征与抗氧化功能评价. 王崑仑,赵修华,祖元刚,李家磊. 2015

[16]黑土稻田连续深耕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大田试验. 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常本超,姜辉,孙兵,郭中原,贾会彬,焦峰,刘峰. 2017

[17]深耕培肥改良瘠薄黑土理化性质及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 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张春峰,贾会彬,焦峰,刘峰,新家宪. 2016

[18]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生长及改良土壤作用. 孙兰英. 2008

[19]心土培肥犁改良瘠薄土壤的效果. 王秋菊,刘峰,高中超,姚春雨,张劲松,常本超,高盼,张春峰,贾会彬. 2016

[20]生物炭对东北农田黑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应用进展分析. 王怀鹏,姜辉,孙继英,王宇先,高盼,李明,尹雪巍,史乔丹,单莹,邱广伟.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