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源于大麦小孢子诱变-氮胁迫培养的DH株系田间耐低氮性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瑞菊 1 ; 刘成洪 1 ; 何婷 1 ; 陈志伟 1 ; 徐红卫 1 ; 杜志钊 1 ; 高润红 1 ; 王亦菲 1 ; 邹磊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EMS诱变;低氮胁迫;小孢子培养;单株产量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412-4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EMS处理大麦品种花30的游离小孢子,结合低氮胁迫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其自交一代的加倍单倍体(DH)株系,在正常施肥和低氮胁迫两种施肥条件下对DH株系进行鉴定,选择株高、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3个农艺性状作为鉴定指标,并与原始亲本花3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大田正常施肥和低氮胁迫条件下,DH株系中株高、有效穗和单株产量3个性状出现了明显的正向变异,在低氮胁迫下的表现更为明显。结论:利用游离小孢子的EMS处理结合低氮胁迫筛选培养,可以获取耐低氮性提高的纯合变异体。

  • 相关文献

[1]大麦小孢子培养技术与育种平台的研究. 黄剑华,陆瑞菊,何南扬,龚来庭,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 2002

[2]大麦地方品种苗期耐低氮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 姜琪,陈志伟,刘成洪,何婷,郭桂梅,高润红,徐红卫,李颖波,陆瑞菊,黄剑华. 2019

[3]不同低氮胁迫对大麦地方品种苗期耐低氮性的影响. 陈志伟,姜琪,许建华,张婉,何婷,郭桂梅,王亦菲,马运涛,黄剑华,刘成洪,陆瑞菊. 2019

[4]低氮胁迫下大麦苗期株高和根长的遗传特性. 陈志伟,徐红卫,王金社,黄亦辰,杜志钊,刘成洪,陆瑞菊,黄剑华. 2015

[5]源于小孢子培养的大麦耐盐变异体获取. 陆瑞菊,徐红卫,陈志伟,何婷,杜志钊,高润红,王亦菲,邹磊,郭桂梅,卜姝明,刘成洪,黄剑华. 2012

[6]大麦单倍体细胞水平与植株水平耐低氮性的关系.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王亦菲,杜志钊. 2011

[7]大麦单株小孢子植株再生及胁迫培养研究.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陈志伟. 2015

[8]化学诱变剂和~(60)Co处理对大麦小孢子低氮胁迫培养的影响.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徐红卫,杜志钊. 2013

[9]源于空间诱变的大麦纯合突变体的氮素吸收利用评价. 徐红卫,高润红,郭桂梅,李静,黄琳丽,张述伟,陈志伟,陆瑞菊,李颖波,刘成洪. 2022

[10]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愈伤形成的影响. 徐红卫,郭桂梅,高润红,何婷,杜志钊,李静,陈志伟,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2021

[11]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创制大麦黄花叶病不同抗性突变体. 刘成洪,陆瑞菊,郭桂梅,黄亦辰,杜志钊,何婷,陈志伟,徐红卫,高润红. 2015

[12]两份大麦品种单倍体细胞与植株水平耐盐性的关系. 陆瑞菊,陈志伟,何婷,王亦菲,杜志钊,高润红,邹磊,黄剑华,陈佩度. 2011

[13]秋水仙碱对大麦离体培养小孢子存活与成苗的影响. 陆瑞菊,黄剑华,孙月芳,王亦菲,周润梅. 2001

[14]提高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 ,孙月芳 ,王亦菲 ,周润梅 ,黄剑华. 2004

[15]大麦单粒种子起源的小孢子培养再生频率研究. 郭桂梅,何婷,刘成洪,高润红,徐红卫,李颖波,黄剑华,王亦菲,陆瑞菊. 2019

[16]应用小孢子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大麦新品系.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何南扬,龚来庭. 2002

[17]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李晓锋,朱玉英,侯瑞贤,朱红芳. 2009

[18]白菜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李晓锋,朱玉英,侯瑞贤,朱红芳. 2010

[19]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孙月芳,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王亦菲,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单丽丽,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黄剑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07

[20]青稞的小孢子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陆瑞菊,高润红,郭桂梅,何婷,陈志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